口服免疫球蛋白
口服免疫球蛋白
所谓免疫球蛋白,是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分,随时识别,抑制和杀灭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致病微生物和毒素),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免疫球蛋白减少,人体免疫力就下降,疾病就易发生。 口服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口服免疫球蛋白是使用天然生物材料,经现代高科技手段提取、精制制成,产品剂量为粉剂(活性保存型)胶囊装,口服进入人体,使用简单,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无交叉感染之忧。 口服免疫球蛋白胶囊有三大功能: 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有效识别并杀灭侵入人体的病菌、病毒和其它致病因素,对预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特别有效。 牛磺酸:能显著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脑功能和视网膜组织。 乳铁蛋白:促进人体对天然钙、铁、硒、锌的吸收,有增强体质,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运动与免疫球蛋白
一般认为,运动强度是淋巴B细胞分泌功能改变的首要因素,如强度过小或时间不长,则不会引起抗体水平的变化。
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均可使抗体水平提高;蒋桂凤等研究健身操对女大学生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中得出,每周参加3 次锻炼者,血清IgG 含量比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高,且在第10 周与第12 周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血清IgM、IgA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但也有不同结论,如 Michell 等对11 名青年受试者进行了12 周有氧训练,观察运动对人体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测试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发现中等强度运动IgA,IgM 会显著下降。这些与前述结论相矛盾的原因可能与实验设计、运动方式、实验系统的差异有关。
但是长时间的或高强度的运动对于身体免疫力反而有着不利的影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免疫抑制反应,增加急性传染病的易感源,降低机体抗感染的免疫机能。中国学者娇伟研究首次发现,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运动员血清出现免疫抑制蛋白,其分子量为140KD,说明免疫抑制蛋白在运动与免疫的调节中发挥着作用;Tvede 用溶血空斑法检测抗体部分细胞(B 细胞),发现降低,但偶尔几次剧烈运动对主要免疫球蛋白IgG 的浓度基本上无影响,过度训练也仅引起轻微的降低,主要表现在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下降,这种免疫球蛋白的降低随着运动训练负荷的增加而显著加剧。
分泌型抗体IgA(SIgA)在粘膜表面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运动后即刻能减少唾液SigA 的含量,慢性高强度训练导致SigA 降低可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长时间剧烈运动会抑制机体粘膜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后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普遍认为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降低运动员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下降恰恰是一次次过渡训练未能充分恢复造成免疫抑制累积的结果,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能掉入“运动越多越大越好”的误区,需掌握自身体育锻炼的最佳范围,以达到真正强身健体的目的。
川崎病的医治方法有哪些
川崎病一旦诊断,即需及时治疗,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分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两部分。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研究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免疫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但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效果好。一般用法为单剂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2g/kg,10-12小时输入,若体温未降,第二天可再给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lg/kg—次,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30-100mg/(kg.d),临床常用50mg/(kg_d),分3-4次口服。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减轻急性炎症过程,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一般视血沉变化决定阿司匹林减量时间,血沉降至正常即将阿司匹林减至3-5mg/(kg.d),分3次,口服。若血小板升高明显或有冠状动脉瘤发生需口服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d),分3次。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为治疗血管炎的第一线药,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对于难治性川崎病,对丙种免疫球蛋白反应差的...
免疫球蛋白口服好还是注射好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
目前人体补充免疫球蛋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注射免疫球蛋白;一种为口服免疫球蛋白;其中注射免疫球蛋白又分为肌注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两种,由于静注免疫球蛋白的生产工艺要求高,其疗效也显著的多。但是注射的免疫球暗白是从人体血浆中分离制得,有交叉感染的危险,但是口服免疫球蛋白就避免了这种危险,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数量,而且安全,卫生。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所有的抗体是Ig,但Ig并不都是抗体。Ig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特异性和多样性。它们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治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Ig是一个多藣有分子:
(1)可结合抗原;
(2)可作为抗原诱发抗体的产生;
(3)可激发一系列如补体激活、吞吐噬调理、信号传导等次级反应。各种特异性Ig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例如,IgM是体液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Ig。SIgA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IgE是同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有关的Ig。IgD以膜结合形式存在于B细胞,在B细胞分化发育中起重调节有作用。
口服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效
1.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结合,同时促进哺乳动物新生幼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保护其免受病原侵袭。同样,它能够提高成年人系统免疫能力。
2.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智商
牛初乳中所含的牛磺酸、胆碱、磷脂、脑肽等儿童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实验表明,牛初乳粉能加速离体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
3.消除疲劳、延缓衰老
牛初乳撮物(Bovine Colostrum Ex-traot’ BCE)能提高老年人体内血清总SOD活力与Mn-SOD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合物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实验证明BCE能提高老年人的液化智能,减缓老化速率。BCE含有较高的牛磺酸、维生素B以及类胰岛素,多因素的协同效应使牛初乳能改善衰老症状。实验证明:牛初乳能增强动物的体力、耐力和抗空气稀薄力。因此,牛初乳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4.调节血糖
牛初乳具有明显的改善症状,降低血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之功效,降糖效果显著。
5.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性能
牛初乳是唯一天然的免疫因子与生长因子的完美组合,它是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运动营养品。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加快受损或老化组织和肌肉的修复,促进脂肪“燃烧”增加骨骼密度,使皮肤恢复弹性。对大运动量的运动员来说,牛初乳是一种极好的营养品。它能帮助运动员在系列运动后迅速恢复体力并帮助修复受损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保护身体运动关节。对于保障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来说,服用牛初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6.病后和术后恢复
牛初乳能够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初乳素中的寡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抗感染、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繁殖作用,同时还具有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牛初乳中各种生长因子协同作用,能促进细胞正常生长、组织修复和外伤痊愈。牛初乳中的生长因子还能促进受伤肌肉、皮肤胶原质、软骨和神经组织的修复,具有强健肌肉,修复RNA和DNA的作用。
7.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组织发育及其创伤愈合
初乳中的免疫因子能高效的抵抗病毒、细菌、真菌及其它过敏原,中和毒素。在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同时,不影响肠道内非病原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它能够改善肠胃机能,对肠胃炎、胃溃疡患者有显著疗效。
乙肝免疫球蛋白怎么打
不同的人群,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以及所用剂量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蛋白怎么打的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
1、乙肝孕妇: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孕妇,需要在产前三个月,也就是怀孕的7、8、9这三个月,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剂量最好根据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注意:乙肝孕妇打免疫球蛋白,对孕妇本身是没有作用的,目的是为了阻断母婴宫内传播,保护胎儿。
2、婴儿:在婴儿出生当天,即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最好6到12小时内,原则上注射时间是越早越好。在大腿前外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以后按0、1、6方案完成乙肝疫苗接种,此方法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5%。
注意:母亲乳头破损、婴儿口腔溃疡等出现意外暴露型传播时,需要给婴儿加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意外感染者
(1)未接种疫苗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其余2针乙肝疫苗可在接触后1个月、2个月内接种,成人注射在上臂外侧三角肌。
(2)已接种疫苗、但未完成全程免疫者,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免疫程序补足全程免疫。
(3)已进行过全程免疫者,则应检测其抗-HBs水平,高于10单位/升者,可不必注射。低于以上水平者,可加强1针,如无免疫应答者,则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免疫球蛋白的介绍
Ig 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 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 链)组成的。L链与H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现已知5 种免疫球蛋白中IgG、IgA 和IgD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三个恒定区(CH1、CH2 和CH3)共四个功能区。IgM和IgE 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四个恒定区(CHl、CH2、CH3 和CH4)共五个功能区。VL和VH 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单体由一对L链和一对H链组成的基本结构,只有2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IgG、IgD、IgE、血清型IgA;双体由J链连接的两个单体,有4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分泌型IgA(SIgA),所以SigA 结合抗原的亲合力要比血清型IgA 高。五聚体由J 链和二硫键连接五个单体,如IgM。五聚体IgM 理论上应为10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但实际上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般只有5 个结合点可结合。
H和L链上都有可变区,同类重链和同型轻链的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他部分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据此可将轻链和重链区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VH和VI。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变化,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分别为CDRl、CDR2和CDR3。CDR以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VH和VI。各有113和10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4个FR(分别为FRl、FR2、FR3和FR4)和3个CDRs。VH和VI-中的各氨基酸可编号,一些保守的氨基酸都有其固定的编号位置,将不同序列和已编号的序列进行对比以后,在某个位置上多出来氨基酸编号为A、B、C等,如27A、27B、27C、106A等。VH和VL的3个CDR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识别及结合抗原,并决定抗体识别的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顺序的编号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型别(x或入)CI。的长度基本一致.但不同类别IgCH的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l~CH3,有的为CHl~CH4。同一种属生物体内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Ig的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其抗原性是相同的,但V区各有不同。C区与抗体的效应功能相关,可激活补体,介导穿过胎盘和黏膜屏障,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从而介导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
在Ig分子伸出的两臂和主干之间(CHl与CH2之间)还有个可弯曲的区域,称为铰链区。该区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两臂之间的角度可自0到90变化,这样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虽然IgD、IgG、IgA有绞链区,而IgM和IgE没有,但这并不说明它们完全不能弯曲,实际上还有相对的弯曲性。各类抗体的铰链区的长度及氨基酸的顺序也有不同;人IgD的可伸展的距离最大,IgG4和两种IgA的弯曲度则有限。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法
取用吸附破伤风疫苗,按国家批准的免疫程序对健康献血员进行自动免疫所采集的血浆。每批最少应由100名以上免疫献血员的血浆混合,合并后血浆的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应不低于8国际单位。
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段沉淀提取免疫球蛋白组分,经超滤或冷冻干燥脱醇、浓缩和灭活病毒处理等工序制得,其免疫球蛋白纯度应大于90%。然后配制成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不低于100国际单位的溶液,加适量稳定剂,除菌滤过,无菌灌装制成。
口服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
通过以上介绍,对口服免疫球蛋白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 在对它选择的时候,都是需要适当进行,这样对自身健康才不会有任何的损害,对它在选择的时候,如果遇见不懂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详细咨询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不同时期母乳营养不同
初乳: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含有分泌型IgA(SIg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能让宝宝抵抗疾病侵袭。
过渡乳:产后7一14天间所分泌的乳汁称过渡乳。此时母乳的抗体含量逐渐减少,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逐渐增加。
成熟乳:产后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富含蛋白质。
成熟乳又有前奶和后奶之分,营养成分各不相同。
前奶:是每次哺乳时前两三分钟出来的奶。它的含水量大,可为宝贝提供丰富的水分、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还有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后奶:是之后出来的奶。含有较多的脂肪,看起来颜色比前奶白。在母乳喂养中,它可为宝贝提供大量热量,有助于各方面的成长。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
1.疫苗可能接种失败,给母肾的功能增加压力。
2.可能会使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给治疗带来困难。
3.可能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有潜在危险。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
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示,如果服用免疫球蛋白的话,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样才能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
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ige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lgE(是指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lgE有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那么免疫球蛋白ig升高与过敏有关?血清IgE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过敏原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机体进入对该过敏原特异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与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继而释放出诸如组织胺等各种与过敏反应和炎症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
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用失调呈现不平衡的情况。过敏体质患者,在临床上调查的时分,往往发现多种过敏反响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过敏体质患者血清IgE显着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并且细胞膜上的IgE受体也较多。临床医学经过细胞水平研讨证明:辅助性T细胞及其发作的细胞因子对IgE的组成起重要调理效果。
依据排泄细胞因子品种的不一样,将辅助性细胞分成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而TH2细胞排泄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构成及过敏反响过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在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如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过敏。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1、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被动给予的,不是自身主动产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后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要长期保持体内所含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注射1次。
2、应用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因为该药随所含抗体量的不同而预防效果各异。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是不可能的。
3、如果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一旦再注射丙种球蛋白,就会被抗体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作用。
4、人体自身能够合成丙种球蛋白,如经常使用外来药品,就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
5、由于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万一在来源上把关不严,反而造成血源污染,使健康人体传染上疾病,况且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把丙种球蛋白作为强化剂、补药来使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想通过反复注射该药来长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