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爱好者要怎么预防减压症
潜水爱好者要怎么预防减压症
1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前要尽量多休息,不要太过疲劳。工作时,要注意防寒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2还有就是每日饮食上要注意补充各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尽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
3其实,如果下水前,我们都做一个体检,这样可以检查出我们身体的状态,是否适合继续潜水,一般重病后,体力虽弱的人都不应该进行潜水活动。
休闲潜水和技术潜水的区别
关于休闲潜水和技术潜水的区别,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非常绝对的答案,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暂时不考虑目的性和商业性的情况,而按照限制,以及行为方法来区分的话,会相对清晰一些。
休闲潜水:
休闲潜水被定义成使用氧气或者高氧(不超过40%)进行最大深度不超过40米的免减压潜水。在渗透潜水中,需要在有自然光射入的区域或者总长度到水面距离不超过40米的区域中潜水。这通常意味着,使用相对简单的装备(单气瓶和调节器),可以在紧急状况下迅速上升到水面,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由于它的简单性,它的适合人群范围特别广。
技术潜水
不同与传统的商业和搜索潜水的超过休闲潜水限制,它被进一步定义为更多性质。技术潜水超过40米以上,需要阶段性减压,在封闭空间中距离水面超过40米以上,使用40%-100%的纯氧进行加速减压,并且在潜水中使用不同的混合气体。技术潜水扩展了潜水的方法理论,技术理论,并且训练去应对和管理增加的风险。所以这就通常意味着,使用相对复杂的装备,在因为减压的问题无法直接上升到水面的情况下进行潜水。同样也意味着在因为在物理状况不允许,比如沉船船舱,洞穴等环境下无法直接上升到水面的环境中潜水。这样说明技术潜水需要相对复杂和扩展的训练要求,有一定的身体和心理要求。这些是技术潜水只是限制在一小部分潜水员中。
技术潜水比休闲潜水有更广泛的定义空间,你可以把许多不同形式的潜水定义为技术潜水。但是,简单的扩展极限不是技术潜水,比如你使用休闲潜水的装备和行为方式下降到50米进行潜水并不是技术潜水,只能叫做傻。
攀岩爱好者如何预防腱鞘炎
1、增强肌肉力量:主要是屈指肌的肌力,当攀岩者的肌力不足以满足攀岩需要,而攀岩时又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这时为了能维持体位,攀岩者其他的肌肉必然会参与发力,导致腱鞘炎。因此增加肌肉力量,是防治腱鞘炎的一个重要方法,如选择适宜的力量、次数、组数的配合,耐心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肌力。
2、更规范的技术动作:常常发现出现损伤和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有关,所以一定要规范技术动作。
3、必要的防护:用支持带包扎手指,能取代部分腱鞘的功能,有效地保护腱鞘,防止腱鞘炎的发生。包扎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和力度,既要对腱鞘有紧缩的作用,又要防止影响血液循环。
4、及时的按摩:每次攀岩后应做一些局部按摩,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对疲劳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5、中药的浸泡:每次练习后用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药熬成汤药,将双手浸泡在中药中,能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吸收运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对局部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游泳时脚抽筋要怎么办
游泳时抽筋,绝大多数与本人身体有关,最主要是体内热量、盐量、钙磷供应不足所致,另外其与睡眠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预防游泳时抽筋的有效途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增加体内热量:游泳爱好者要多吃些肉类、蛋类食品,增加体内脂肪、蛋白质的摄入,还应多吃些甜食。特别在江河游泳,由于水温较低,更应注意多补充体内热量,才能预防游泳抽筋。
增加食盐量:炎夏酷暑,人们出汗较多,体内一些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钠)被排出,会感到浑身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去游泳,极易引起抽筋。为此,在每次游泳前喝杯盐开水,对预防抽筋有帮助。
增加钙、磷、钾:由于游泳时皮肤接触冷水后会收缩,汗毛孔处于关闭状态,代谢产物只能通过尿排出,故而游泳时尿量增加,排尿次数增多,这样既丢失了钠、钾,又丢失了钙、磷,容易造成缺钾的现象,引起身体痉挛。因此,游泳爱好者要多吃土豆、冬瓜、黄豆、绿豆、苋菜、海带等富含钙、磷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机体抵抗力降低的状态下去游泳,最容易引起抽筋,因而游泳前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潜水减压病几种症状分类
潜水减压病是由于潜水超过十公尺深度以上,潜水时间过长,或休闲潜水运动者在潜水过程中,因压力的急速改变,造成“溶解在机体组织和(或) 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或急性功能障碍。减压病也称为潜水夫病或沉箱症。减压病依症状可分为减压病一型、减压病二型以及慢性型三种类型。
减压病一型主要是惰性气体气泡堵塞、淤集皮下组织或肌肉或关节之间,造成关节剧烈疼痛,影响运动能力。其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刺痛、蚁走感、红疹、大理石样斑纹、关节肌肉疼痛,“使肢体保持在屈曲体位,以减少痛苦,故有屈肢症之称”等。
减压病二型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起休克与死亡。其主要症状有:头昏、眼花、呕吐、耳鸣、晕眩、视觉模糊、语言不清、四肢麻木、胸闷胸痛、失明、休克,甚至死亡。
慢性型:长期在异常气压下工作的人员,因减压不当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性伤害,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退、记忆力丧失、行动障碍、行为异常。此外,异压性骨坏死———减压性骨坏死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一般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室内工作人员的长骨头,尤其是股骨及肱骨头。减压病的病理改变是因为溶解的惰性气体堵塞在血管中形成栓塞和/ 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功能性障碍。
减压病如何预防
1、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3、每日应保证高热量(一般每日约15072~16747KJ)、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近来国内有用兔做实验,显示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实验性减压病的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阻止或减少血小板内储存颗粒中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不致发生血管内凝血。
4、进行潜水员就业前,定期及下潜前体检。骨关节尤其四肢大关节每年应进行X线摄片,一直到停止高气压作业后四年为止。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为就业禁忌。
非常刺激的极限运动
1. 到沙漠湖玩滑翔
带上你的滑翔伞和滑水板,到摩洛哥南部的达赫拉湖去吧,那里微风习习、气温宜人、水清沙白,是滑翔伞滑水的天堂。44岁的企业主菲利普·塞里耶说:“达赫拉湖被一座狭长的沙质半岛和撒哈拉沙漠所包围,白天你可以在湖里和海豚一起戏水,晚上则可以欣赏璀璨的星空。”
2. 探寻冰下世界
海拔2410米的圣-安德烈湖位于法国上阿尔卑斯省的塞雅克,每年隆冬时节,这里都会迎来不少冰下潜水爱好者。每名潜水者都要提交健康证明,还要由一名辅导员陪同下水。29岁的厨师塞德里克·格朗丹说:
3. 纽约马拉松
纽约马拉松赛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比赛队伍早上10点30分从斯塔滕岛出发,途中经过韦拉扎诺大桥、布鲁克林区、曼哈顿和中央公园等地。
4. “蓝色大回转”
每年9月份,加拿大圣—洛朗湾的马德莱纳群岛都会举行一场名为“蓝色大回转”的海上橡皮艇比赛。27岁的教师玛农·弗罗热说:“参赛者的主要目的不是竞争和排名,而是领略大自然的迷人风光。”
5. “天路”攀岩
在加利福尼亚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有一堵名叫埃尔·卡皮坦的垂直岩壁,其高度相当于三座埃菲尔铁塔,并因此而得名“天路”。28岁的生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克鲁泽曾挑战过这堵岩壁,他说:“这不是冒险,而是自我启迪。在这堵高达1000米的岩壁上,世间的一切都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6. 撒哈拉远足
远足队伍从突尼斯的杜兹出发,每组8至10人,行程数日,每日大约50公里,有当地向导陪同。35岁的信息工程师马克·卡斯特曼说:“沙漠风光可以让你忘掉尘世的喧嚣。在高大的沙丘上行进,你会发现沙子其实是五彩斑斓的。”
可能不知的“减压病”预防措施
估计很少人知道减压病,这种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减压病经常会在航天员、潜水员中发生,但是减压病其实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疾病,也不是潜水专业人员特有的疾病,但是如何预防此病的发生还是要知道的:
1.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饮酒和少饮水。工作时应预防受寒和受潮。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饮热茶,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3.每日应保证高热量(一般每日约15072~16747KJ)、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近来国内有用兔做实验,显示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实验性减压病的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阻止或减少血小板内储存颗粒中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不致发生血管内凝血。
4.进行潜水员就业前,定期及下潜前体检。骨关节尤其四肢大关节每年应进行X线摄片,一直到停止高气压作业后四年为止。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也均列为就业禁忌。
皮肤发黄如何美白 警惕紫外线
紫外线照射不仅能产生黑色素,还有令肌肤老化的可能,因此即便你是白皙肤色的MM,每次曝晒于阳光下,应及时使用防晒产品,而且每隔2—3小时再擦一次。此外,水中一样会晒伤,所以对于戏水或潜水爱好者来说,每次下水都需使用防晒系数高且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晒品。
潜水与潜水病
很早以前,南太平洋一个群岛上的专门潜水采集珍珠的当地居民中,经常有人会生一种名叫“taravana”的怪病。这种病来得很突然,患者感到头晕、恶心、烦躁、神经麻痹,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大夫们发现,采珍珠的人要潜到距离海面35 米的深处,有时候,下潜深度竟然达到50 米。所以,他们认为这种怪病肯定跟潜水有关,所以就给这种病起了一个名字——潜水病。
在医学上,潜水病又被称作减压病。因为在深水中,潜水员受到的海水压力非常大,水深每增加10 米,人体上受到的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1 大气压=1010.8 帕)。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氮气就会大量溶解到人体组织中。之后,如果潜水员上浮速度太快,海水压力一下子减少了,溶解在人体组织的氮气就会在肌肉、血液、关节等处形成许多微小的气泡,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头疼、神经障碍、组织坏死,严重的会引起瘫痪甚至死亡。1907 年, 美国科学家阿尔登等人初步弄清了减压病的致病机理。
阿尔登还发现,下潜深度如果不超过12.5 米,潜水员可以直接浮出水面。超过12.5 米,就要按照预定的计划慢慢上浮,以便让溶解在组织中的氮气缓缓释放出来,最终排出体外,或干脆进入减压舱进行减压处理。科学家先将减压舱内的气压慢慢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再把气压缓缓下降,以预防减压病的发生。如果已经患上减压病,则可以进入减压舱进行治疗。从那以后,科学家对减压病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以氦气代替氮气,让潜水员呼吸氦和氧的混合气体,他们的潜水深度将达到100 米。
如果让潜水员呼吸氢、氮和氧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潜水的深度将达到520~534 米。在试验中人们还发现,氮气和氦气等气体在潜水过程中会逐渐溶解在人体内,随着潜水时间的增加,这些气体的含量会不断增加,但超过一定时间,气体的含量会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潜水的深度不改变,无论时间怎样长,上升到水面的时间总是一样的,这种潜水技术被称为“饱和潜水”。“饱和潜水”技术的发明,大大增加了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时间。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完全能够远离潜水病的威胁,潜得更深,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