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关节脱位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二、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其它合并损伤。
感冒会引起寰枢关节脱位吗
关节脱位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指关节间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失去正常的联系。但是寰枢关节脱位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和其他关节脱位有所不同。相信大家了解了以下内容后会有些惊讶,因为有证据显示,感冒是可以引发寰枢关节脱位的。
颅骨相连的第一颈椎又称寰椎,靠下面的第二颈椎又称枢椎。它们与其他的颈椎结构不太相同,均为环形。枢椎的前部,环上有一个齿状突起即齿突。如在寰椎上的圆环前部截取一段劣弧看作一张弓,这张弓的弦就是它坚强的横韧带。再加另外几根细小而坚强的韧带,构成关节,将这两个颈椎连在一起。这种结构使颈椎可以很灵活地完成点头、摇头动作,但稳定性却比较差。而小孩子个个都是“大头宝宝”,头部在身体中所占比例较成人大,颈部肌肉又比较薄弱。这样一来,他们的颈椎稳定性就比大人要差得多。
寰枢椎关节前方就是咽后壁。感冒时,咽后壁的炎症,可能波及寰枢椎关节,使椎骨充血脱钙、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影响稳定。如此,本来稳定性就比较差的寰枢椎关节,在并非很大的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脱位。这是患感冒可能并发颈椎脱位的重要原因。这种脱位,是一种不完全性脱位,两个颈椎位置相对移动范围不大,通常是几毫米,所以又称为半脱位或旋转脱位固定。
教你几种肩关节脱位的常用复位手法
科氏法:
此法在肩关节脱位患者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为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牵引推拿法:
肩关节脱位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脱臼不可忽视的运动损伤
脱臼,即关节脱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骨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参加各种活动人数的增多,脱臼的发生率更是有增无减。
脱臼是发生在关节上的一种疾病,有时关节脱位是单纯的,复位后休息一段时间即可痊愈,有时关节脱位可伴随脱位骨头的骨折,恢复起来就困难一些,时间也长。
在全身各种关节脱位中,以肘关节脱位最多见,肩关节排在第二位,然后是髋关节。关节脱位的诊断比较容易,运动损伤性脱位的共同特征为有外伤史,患处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有时可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关节脱位的体征也非常明显,一有明显的畸形,如肘关节脱位表现为肘关节向后明显凸出,肩关节脱位表现出肩部的曲线消失,形成方肩畸形等。二是发生弹性固定,即脱位后因骨头被关节囊、韧带卡住并伴随肌肉痉孪,患肢被保持在异常位置,如肘关节脱位被固定于半伸位,肩关节脱位会被固定在半外展位,患者以健侧手托着患侧前臂,头和上身都向患侧倾斜,喜欢坐位。三是关节盂所在部位空虚,即脱位后关节囊内摸不到原有的骨头,而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可摸到脱位的骨头,如肘关节脱位可于肘前方摸到肱骨(上臂骨)远端,肘后部可摸到尺骨鹰咀(前臂骨)近端,肩关节脱位可在锁骨下(胸前上方)或腋窝处摸到肱骨头。当然,拍摄X光片可以明确诊断。
典型的关节脱位症状体征明显,患者都会及时赴医院摄X光片检查,诊断不难,并能得到恰当处理。但是在临床上也时有一些患者因损伤较轻,仅发生关节不完全脱位或者半脱位而被忽视,导致治疗延误。因此,对待关节处发生的损伤一定要格外当心,尤其是伤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者出现畸形,那怕是轻微畸形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有些发生不完全脱位或者半脱位的患者有可能在受伤时或者发生后于不经意中活动关节获得复位,常听到“啪”的一声,关节活动得到恢复而以为“没事了”。这很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关节中骨头虽然已经复位,但不完全脱位和半脱位导致的关节囊和韧带的损伤并不会立刻恢复,该关节还应固定休息2~3周才能康复。而不恰当的过早过频的关节活动可导致关节囊和韧带修复障碍,造成关节囊松弛,衍变成该关节习惯性脱位,那就更麻烦了。这种脱位多因第一次脱位治疗不当,导致关节囊松弛后发生,以后只要受到轻微损伤,甚至正常活动关节时范围稍过大即反复发作,故值得警惕。
肩关节脱位的4种治疗方法
1、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2、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1)足蹬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
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
4、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措施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有以下四种方法手法复位、手术复位、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脱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血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头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4、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两招帮你复位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证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肩关节脱位病因
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
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所致,一般来说,侧方跌倒,手掌着地,躯干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传达到肱骨间的外力可冲破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关节前脱位;当肩关节前方受到冲击时,可使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造成肩关节后脱位,此时,肱骨头强力过度内旋亦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较为少见。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预防方法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比较常见,脱位后常能自行复位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病人年龄多在20岁40岁之间。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病因较多,有人认为是由于肩关节的骨、韧带或关节囊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也有人认为是肩关节脱位后治疗不当所致。
首先要有二次或多次反复发生脱位的病史,有的可自行复位。脱位时肩关节有畸形,肩部疼痛常不剧烈,局部肿胀常不明显,但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病程长者,肩关节周围可有程度不同的肌萎缩。X线片可协助诊断。
有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肩关节先天发育不良有关,而实际上多数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在首次脱位时都有明显外伤史,由于首次未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而发展成本病,故应对首次脱位后的治疗予以格外重视。
什么是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之首,多见于青壮年,当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传达暴力可致肘关节后脱位。脱位的桡、尺骨上端可同时发生桡侧或尺侧移位,也可合并骨折或尺神经损伤。肘关节脱位在关节脱位中,肘关节占首位,根据脱位情况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与侧方脱位,其中后脱位最为常见。
肘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总数的一半。构成肘关节的肱骨下端呈内外宽厚,前后薄扁。侧方有坚强的韧带保护,关节囊前后部相当薄弱。肘关节的运动,主要为屈伸。尺骨冠状突较鹰嘴突小。因此对抗尺骨向后移动的能力要比对抗向前移动的能力差。所以肱关节后脱位远比其它方向的脱位较为常见。新鲜脱位经早期正确诊断及适当处理后,不会遗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如早期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则可能导致晚期严重的功能障碍。此时无论何种精心治疗,都难以恢复正常功能,而仅仅是得到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而已。
肘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肘关节脱位有时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尺神经损伤,喙突及桡骨小头骨折等。如肘关节从后方受到直接暴力,可产生尺骨鹰嘴骨折和肘关节前脱位。肘关节后脱位,使肘部变粗,上肢变短,鹰嘴明显后突。如并有侧方移位,还可见肘外翻或内翻畸形,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屈曲位。X线检查,可了解移位情况及有无并发骨折。骨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后,应用超肘关节夹板,或长臂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于屈肘90度位。用三角巾胸前悬吊2~3周。固定期间应做肩、腕、手各关节的活动,解除固定后,肘关节应加强锻炼,争取尽早恢复功能。
股骨胫骨骨折如何治疗
无移位的大结节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即可,疼痛减轻后在三角巾内作摆动运动,约一周开始自主活动,逐步扩大运动幅度。必要时辅以理疗,4周后可随意活动,并作关节活动度练习及肩带特别是三角肌的肌力练习。
对有移位的,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以维持固定。单纯大结节骨折折块移到肩峰下时,手法复位困难,应切开复位,用螺丝钉固定。因肩关节脱位并发之大结节骨折,骨折块每随脱位之整复而一并复位。因外科颈骨折并发大结节骨折多无移位,无需治疗;有移位者,可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并早期进行练功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一、 复位手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整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将患肢徐徐外展、外旋,另一手置于患肩,拇指顺岗上肌、岗下肌自内向外推按,至肩峰下时将向上向内移位的大结节向外向下用力按压,使之复位。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大结节骨折,在整复肩关节脱位后,大结节也多可自行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固定肩关节于外展、外旋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
三、练功及药物治疗:见“肱骨外科颈骨折”条。
如果你也受到这种骨折问题的影响,那么不妨可以利用以上所介绍的这些中医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达到很好的治疗功效,而且还不会造成其他不利的影响,同时他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骨关节脱位的分类
骨关节脱位的分类!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关节脱位的分类
1.按关节脱位的病因可分为:外伤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和病理性脱位。
2.按关节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侧方脱位。
3.按关节脱位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半脱位和完全脱位。
4.按关节脱位的时间可分为:新伤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时间在3周以内者)和陈旧性关节脱位。
5.按关节脱位时邻近软组织是否有内外贯通的创口可分为:开放性关节脱位和闭合性关节脱位。
6.关节脱位的损伤程度可分为轻、重二型:
(1)轻型: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的扭伤或肌肉及肌腱的损伤撕裂、小血管的撕裂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血肿等,如各种脱位、半脱位或习惯性脱位等。
(2)重型:伴有骨干骨折或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形成严重血肿者,以及开放性关节脱位等。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活动范围较大、活动较频繁的关节。
骨关节脱位的分类!关节脱位中发病最多者是肩关节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肩关节脱位以成年人多见,儿童少见。根据其脱位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其中又以前脱位常见,约占95%以上。
关节脱位的病因
关节脱位,多数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其中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常见。个别病例可因肌肉强烈收缩的内力或病理因素而引起。另外,关节脱位还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等因素有关。举例说明如下:
1.身体向侧方栽倒时,因肩部着地或直接冲撞,所致的肩关节脱位为直接暴力所引起。
2.踢足球时引起的髋关节或膝关节脱位,为间接暴力所致。
3.个别人因打哈欠而发生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是由肌肉收缩的内力所致。常发生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筋肉松弛者。
4.关节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疾病(如化脓、结核等)引起关节破坏,而导致病理性脱位。如小儿瘫痪等疾病,由于关节周围筋肉组织松弛,可引起关节全脱位或半脱位,临床常见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5.由于先天性发育缺陷引起的脱位,称为先天性脱位。如儿童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此外,创伤性脱位还与关节结构特点、活动程度、使用情况及其所处的位置等有一定关系。如肩关节,其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关节囊的前下方缺乏筋肉保护,加上肩关节活动机会多与活动范围大,故容易发生脱位;小儿因桡骨小头发育不健全,环状韧带松弛,常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骨端关节面的对应关系超越正常范围,常伴有关节囊的撕裂或松弛,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损伤引起血管破裂,并在关节囊内、外迅速形成血肿。有时可因暴力过大,造成骨端关节面及关节边缘部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若脱位时间较久,由于关节囊内、外血肿机化,疤痕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使脱位之关节与周围筋肉组织形成粘连,可造成复位的困难,甚至使复位难以成功。
1.按脱位的原因
(1)外伤性脱位,由外界暴力引起的脱位。
(2)病理性脱位,由关节本身疾病引起的脱位。
(3)先天性脱位,由先天发育引起,出生时即存在的脱位。
(4)习惯性脱位,反复多次发生的脱位,由第一次脱位处理不当,关节囊及其周围筋骨肉组织未能很好的修复而引起。
2.按脱位的程度
(1)全脱位,相邻骨端相对应的关节面完全无接触。
(2)半脱位,相邻骨端关节面有部分接触。
3.按脱位的时间
(1)新鲜性脱位,脱位时间在3周以内者。
(2)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3周仍未复位者。
4.按脱位的方向
(1)前脱位。(2)后脱位。(3)上脱位。(4)下脱位。(5)中心型脱位,股骨头穿过髋臼底部,进入盆腔内,形成髋关节中心型脱位。又可概括为前下方脱位和后上方脱位两种。
5.按构成关节的远方骨端是否与外界相通
(1)闭合性脱位,脱位的骨端未穿破皮肤。
(2)开放性脱位,由于过大暴力,引起脱位的骨端把皮肤顶破,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
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1)疼痛与压痛:在关节脱位时,往往引起周围筋肉组织损伤,脉络受损,气血凝滞,阻塞经络,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尤其在活动时疼痛更甚。
(2)肿胀:由于关节囊及周围筋肉损伤,其出血或渗出充满关节囊内外,即在短时间内出现肿胀。若伤及血脉,则形成血肿。
(3)功能丧失:因脱位的关节结构异常,关节周围筋肉组织又因疼痛发生痉挛,而出现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2.特有体征
(1)畸形:头位关节与伤肢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而出现畸形。如肩关节前下方脱位出现的方肩,肘关节后脱位出现的形似足跟状及肘三角正常关系的改变;髋关节后上脱位出现的伤肢屈曲、短缩、内收、内旋畸形及关节部凸凹等。
(2)关节腔内空虚:原来位于关节腔内的骨端脱出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腔内空虚,表浅关节易触及此体征。如肩关节脱位,肩峰下不能触及肱骨头,而有空虚感。
(3)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未撕裂的筋肉组织紧张收缩,将脱位后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该关节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运动,但有弹性阻力,活动停止后,伤肢又恢复原有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谓弹性固定。
(4)肢体间接长度改变:脱位后,肢体的间接长度缩短或增长。如髋关节后脱位时,伤侧下肢间接长度比健肢短;前脱位时,则肢体间接长度比后脱位长。
3.脱位并发症
(1)骨折:常发生于关节部位邻近关节面的骨端或关节盂的边缘。如肩关节前脱位时,可并发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喙突部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上缘骨折等。这些伴发的骨折,绝大多数在脱位整复后,骨折片也随之复位。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骨干骨折的病例,可转骨科处理,若有条件亦可处理。但其原则是先整复脱位,而后整复骨折。
(2)神经损伤:多因脱位之骨端压迫或牵拉所致。如肩关节脱位时,腋神经被肱骨头牵拉或肱骨头压迫臂丛神经;髋关节脱位时,坐骨神经被股骨头压迫或牵拉等。脱位整复后,即可同时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和牵拉因素。大多数神经挫伤,可在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故不必外科手术治疗。
(3)血管损伤:多系毛细血管损伤。若遭受强大暴力,脱位之骨端可挫伤较大的F管,导致肢体远端血运障碍。如肩关节前下方脱位,肘关节后脱位,可分别挫伤腋动脉碗肱动脉,影响伤肢血液循环;膝关节后脱位时,可伤害国窝部血管。尤其是伴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患者,可因动脉挫伤导致血栓形成,影响伤肢血液循环。
(4)软组织嵌顿:脱位后,可在两骨之间发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筋肉组织的嵌顿,使复位产生困难。
(5)感染:常发生于开放性关节脱位,应注意预防。
(6)内脏损伤:脱位可以造成其它内脏器官的损伤。如严重的肩关节脱位,肱骨头穿进胸腔,可发生胸膜破裂和肺损伤。耻骨联合严重分离时,可发生尿道的损伤等。
(7)严重的脊椎脱位,常合并脊髓受压或挫伤,造成神经麻痹或肢体瘫痪,有时还可伴有脑震荡等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
髋关节脱位发生后会让患者有很多方面的痛苦,首先不可忽视的就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其次就是患者心灵上的伤害,下面,小编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髋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患者。
关节脱位可分为创伤性关节脱位、反复性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理性关节脱位。一般不行为局部疼痛、肿胀、淤血、关节功能尚失可合并骨折、开放性伤口或血管神经损伤。治疗以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为原则。其中护理是治疗中一个关键性问题。
1.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术创时间较长,可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多关心、安慰、体贴患者,耐心解释,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对于急诊于术,术前护理人贝应根据病情抓紧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2.饮食护理
无特殊情况,骨科患者应进“三高饮食”: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防IL便秘及泌尿系结石。
3.减轻疼痛
分析疼痛的原因,根据病因进行处理;在进行检咨或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很确,以免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对疼痛剧烈者,遵医嘱使用镇挠药物。
4.卧床休息
患者大多数需长时间卧床,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协助患者进食、洗漱以及大小便,定时翻身,防止压疮、肺炎和泌尿系结石等并发疗。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丁作。卧床期间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
以上就是髋关节脱位的处理方法的一些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髋关节脱位,针对该疾病的原因进行预防和保健,另外,小编建议患者朋友们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好好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康复,祝身体健康。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复位操作采用牵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复位后处理与新鲜脱位者相同。必须注意,操作切忌粗暴,以免发生骨折和腋部神经血管损伤。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对青壮年伤员,可考虑手术复位。如发现肱骨头关节面已严重破坏,则应考虑作肩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复位手术后,活动功能常不满意,对年老患者,不宜手术治疗,鼓励患者加强肩部活动。
4.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诊断比较容易,x线检查时,除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脱位频繁宜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