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甾体激素,它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代谢的作用。
方法/步骤
1可以提高血管张力,为此血压,而且还利于为此血容量。
2促使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还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4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并且调节应激时机体的状态。
5有较弱的排钾贮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临床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时,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老百姓简称激素)治疗。激素可带来一些副作用,主要反映在:
1、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型肥胖、满月面容、多毛、无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临床上称之为库欣综合征。这些症状可不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逐渐消退,数月或较长时间后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配用降压、降糖药,并给予低压、低糖、高蛋白饮食及补钾等对症治疗。因此,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的病人,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及钙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皮质激素。
2、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且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因此,长期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机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大或扩散,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灶扩散。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是否有诱发感染现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除妨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外,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4、神经症状:可发生激动、失眠,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诱发癫痫发作。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
5、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该药,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负反馈作用,而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或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一旦遇到应激时,如出血、感染,则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或发生低血糖昏迷。
6、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应用激素,症状基本控制时,若减量太大或突然停药,原来症状可很快出现或加重,此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这是因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作用或症状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处理措施为恢复激素用量,待症状控制后再缓慢减量。
糖皮质激素分类
1、短效(的松类):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前者在肝内转化为后者才生效)
2、中效(尼松类):尼松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前者在肝内转化为后者才生效)。
3、长效(米松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4、外用(氟松类):氟氢可的松、肤轻松。
糖皮质激素小结(记忆方法,八个四):
1.构效关系有四:基本结构为甾核
1)C3的酮基、C20的羰基及C4-5的双键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
2)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
3)C1~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
4)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2.四大生理作用:升糖、解蛋、分脂、保钠。
1)升糖:促糖原异生;抑制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
2)解蛋:合成¯、加速分解)r(负氮平衡;
3)分脂:脂肪合成¯、分解;脂肪再分布;
4)保钠:水钠潴留;
3.分四类:短效(的松类)、中效(尼松类)、长效(米松类)、外用(氟松类)
4.四大抗作用(超生理剂量):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四多一少: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6.不良反应:
(一)四个一:一进,一退,一缓,一反。
1)一进: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
2)一退: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分泌功能减退。
3)一缓:伤口愈合迟缓。 4)一反:停药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是怎样治疗风湿病的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风湿病的治疗,其作用的中心是降低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性,使机体在不良的环境中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糖皮质激素的主要治疗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以及炎症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炎症早期能促使炎症部位的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充血、肿胀减轻。在炎症后期,能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炎症部位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少后遗症。
(2)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既不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反立,也不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却能抑制免疫反应的表现,原因就在于它主要抑制了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⑴ 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⑵ 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⑶ 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⑷ 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炎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⑴ 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⑵ 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⑶ 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 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 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 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 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 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5)影响激素水平,特别是生长激素水平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5、抗毒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即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又有明显的缓解毒血症的作用。但不能中和内毒素,也不能破坏内毒素,对外毒素亦无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眼部神经性皮炎疾病特征
病症特征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为全身用药及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包括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定,及服用的依巴斯汀等,以及维生素B、谷维素等植物神经调节剂。局部用药多为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这类药物是目前神经性皮炎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
外用糖皮质激素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睑神经性皮炎对疗效的影响较大。糖皮质激素大致上可分为含氟及不含氟两类。
含氟的糖皮质激素,起效快,作用强,但更容易引起药物依赖和皮肤色素沉着;不含氟糖皮质激素作用较弱,但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
使用的哈西奈德即氯氟舒松,属于含氟的糖皮质激素,疗效好,但存在药物依赖的问题,停药后易复发,因此可以改用不含氟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退热中的作用
现在的人,都是谈激素色变,可究竟什么是激素,激素都有什么作用,激素都是坏的吗,我们的孩子平时看什么病能够接触到激素,这些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下边我们就来简单谈谈激素。
其实对于激素的应用,孩子能接触到得最多的,还是在发热性疾病、急性喉炎以及哮喘的时候,其他的疾病中也广泛应用,比如某些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者一些皮肤病以及一部分眼科疾病中。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激素在发热时候的应用,这个也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哮喘现在也不少,这个会放到哮喘的时候再详细解释。
一:概述
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化合物。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三大类:①糖皮质激素:主要调节糖、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并能提高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②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主要调节电解质水盐代谢,有潴钠排钾的效应。③以雄性激素、少量雌性激素为代表。通常所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性激素。临床上常用的皮质激素一般指的糖皮质激素。
退热药分为二大类:即甾体抗炎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即通常老百姓说的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二:糖皮质激素在退热中的使用
1.小儿发热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 糖皮质激素通过抗炎、抗毒、抗过敏以及免疫的作用以达到退热作用。由于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对于发热疾病有利有弊,因此必须根据患儿疾病的种类,发热的轻重和持续时间长短、中毒症状的轻重,全面衡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决定糖皮质激素是否应用?何时应用?如何应用?
(1)发热患儿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有利方面
1)有些发热疾病用糖皮质激素既可用于退热,并且对发热的病因也有重要治疗作用:如活动性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急性荨麻疹等等。
2)解热作用迅速,退热时间较长,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使患儿精神状况和食欲明显改善,且无大量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改善。
3)对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脑膜炎、脓胸、关节炎、心包炎等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关节粘连、胸膜积水、脑积水、心包粘连等并发症。
4)对高热惊厥患儿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及时降温,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对于高热与超高热患儿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中毒性脑病发生率。
5)糖皮质激素虽副作用较多,但短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影响。
6)糖皮质激素的水溶制剂可通过静脉给药,可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同时静脉给药,患儿依从性较好,解决了小儿给药困难问题。
(2)发热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利方面
1)对于一些已确诊的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其良好退热作用,因此,可能掩盖了病情,误认为疾病已控制,忽视了病因的治疗。
2)对于未确诊的病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掩盖了症状,而导致误诊。
3)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抗体的形成。降低受体对介质的应答反应,减少血液中淋巴细胞生成,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因此,既有促使原有病原微生物扩散,又有促使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起双重感染。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水电解质紊乱、骨质脱钙、抑制患儿自身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5)个别患儿可引起情绪改变、哭闹、烦躁不安。
2.发热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临床诊疗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糖皮质激素用于小儿退热较普遍,误把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规退热药,有时无用药指征或指征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用。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指征,用药方法、剂量和疗程。
(1)适应症: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首先是病因诊断明确,其病因无糖皮质激素得禁忌症,且患儿未患禁忌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如高血压。在此基础上有下列情况之一:①高热或超高热同时有明显中毒症状如精神状态不好、昏睡、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末梢循环差等;②以外有高热惊厥病史;③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防止某些并发症的后遗症如中毒性脑病、结核性脑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等。
(2)禁忌症:包括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为对激素治疗有严重过敏反应、全身性真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水痘等。发热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对禁忌症有:①糖尿病;②消化性溃疡;③结核病;④不能控制的高血压;⑤银屑病;⑥乙型肝炎;⑦精神病;⑧麻疹等。相对禁忌症不表明激素不能用,而是可以在这些疾病的强化治疗基础上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3)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热是否适用糖皮质激素:目前认为:对于诊断明确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的患儿,又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1~3天时安全有效的。如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3天而体温仍升高,不应盲目再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是进一步检查诊断是否有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什么作用呢?相信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甚至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糖代谢
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其机制为,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蛋白质代谢
促进淋巴和皮肤等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久用可致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和伤口愈合延缓等。
糖皮质激素是什么
抽检产品近1/4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
经过筛选和甄别,工作人员从各大电商平台和一些微信卖家处共购买了各类功效面膜137个,样品兼顾高中低端各个价位,其中,20元以下的样品6个,20到100元之间的样品75个,100到200元样品32个,200元以上样品3个。
采样完成后,工作人员首先对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糖皮质激素进行了检验,结果有33个面膜样品检出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占总抽检样品的24.1%。
糖皮质激素是什么?
据了解,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药物,在抗炎、抗过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在皮肤科广泛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但是同时专家指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滥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一些违规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面膜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效美白、嫩肤的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体皮肤会产生激素依赖症状,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问题。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将有“皮肤鸦片”之称的糖皮质激素非法添加到面膜当中,片面强调产品速效美白嫩肤的功效,最终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健康。因为使用了非法添加物质的化妆品而产生皮肤激素依赖的患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