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蛋白的检测意义

白蛋白的检测意义

临床上肝功能检测白蛋白的意义是根据白蛋白检测结果可对某些疾病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白蛋白增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白蛋白降低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

白蛋白的意义

增高:

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

降低:

(1)蛋白质丢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烧伤和肾脏疾病。

(2)合成障碍,肝脏功能异常。

(3)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增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等。

降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不良、急性大失血、严重烫伤、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胸腹水、肾病、孕后期,ALB低于20g/L时,常可见水肿,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血中几乎无ALB,但不发生水肿)等。

尿微量白蛋白的建议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情况。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在早期尿微量白蛋白阶段是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和预兆,此时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如能及时治疗,可以终止或逆转肾病的发展进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作为全身性或局部炎症反应的肾功能指标,如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肾脏早期病变、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预测指标;服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也可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便于早期观察肾功能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球蛋白的常值

血清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 g/L。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球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值说明免疫力不足。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入侵者。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A/G比值(白球比)正常值为1.3-2.5。

急性肝炎时,白蛋白、球蛋白变化不明显,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尤其是肝癌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若是乙肝患者出现球蛋白检测值超出35.0,则说明肝脏有损伤,因为球蛋白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若是球蛋白超出正常值则反映了有慢性肝炎,或者肝损伤,导致白球比失调.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项目球蛋白只能反映部分肝脏功能,不能全面反映肝脏功能,要了解肝脏健康情况,还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查项目、B超等来综合判断。

肝功能检查中的球蛋白也是指人血清球蛋白。球蛋白主要存在人体的细胞和体液中,它不容于水。它是由机体免疫器官产生的,与人体的免疫力强弱有关系。

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

甲胎蛋白是存在于大家胎儿时期血清中的糖蛋白,一般出生后2周会自然消失于血清中。但成人如果肝细胞受到损伤,甲胎蛋白会重新出现,而如果肝细胞发生癌变,人体就会重新具有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临床上,医师都将甲胎蛋白检查数据作为协助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

那么,甲胎蛋白检查后,甲胎蛋白化验单怎么看?

首先,我们先简单来了解甲胎蛋白正常值。

1、 如果甲胎蛋白化验单上甲胎蛋白≤400微克/升,则显示为阴性,临床意义:未患有肝癌。(不过,胎蛋白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因为检查的结果可能是假阴性。)

2、 如果甲胎蛋白≥400微克/升,则显示为阳性,临床意义:有可能患有原发性肝癌。不少患者从初次检测到甲胎蛋白阳性到出现典型临床表现,间隔为11个月-1年多。所以如果早期检测到甲胎蛋白阳性并排除假阳性的患者,即可考虑按肝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孕妇的甲胎蛋白化验单,其甲胎蛋白标准值是不一样的,因为甲胎蛋白的标准跟怀孕周数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结合怀孕周数来看。在孕10-16周,甲胎蛋白不超过400μg/l的,一般属正常生理现象。但甲胎蛋白数值越高,则胎儿是无脑儿、脊柱裂等情况的可能越大。甲胎蛋白数值越低,则可能是唐氏综合症。如果甲胎蛋白化验单数值偏高或偏低的,孕妈最好是进行再次复查,确诊是否为胎儿异常。

尿白蛋白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肝功能化验单上常见的项目

因为肝脏功能广泛,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肝功能检查中涉及的项目也很多,普通人拿到化验单总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肝功能化验单上常见的项目都是什么意思吧。

血清蛋白检测

血清总蛋白:60-80 g/L(克/升)

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由于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起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1。血清总蛋白减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肝蛋白合成功能障碍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丢失过多。

2。血清白蛋白减低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等);白蛋白合成不足(如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蛋白质消耗增多(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结核等)。

3。血清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等)。

4。A/G比值减低或倒转可以由白蛋白减低或球蛋白增高所致。最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害(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常用血清酶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5-40 U/L(单位/升)

谷草转氨酶(AST):

ALT /AST≤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 与AST均显著增高,常可达参考值上限的20~50倍以上(甚至达100倍),但以ALT升高更明显,ALT/AST>1。通常在肝炎病毒感染后 1~2周转氨酶达高峰,3~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恢复正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ALT和 AST仍不能恢复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病程初期即表现出AST升高比ALT升高更明显,说明肝细胞损伤严重(有线粒体损伤);急性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可出现黄疸加重,胆红素明显升高,但转氨酶却减低,即“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ALT/AST>1;如AST升高较ALT明显,则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转为活动期。

3.非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时,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并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时因酒精有线粒体毒性使线粒体破坏使AST升高明显,ALT可能正常。

4.肝硬化此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坏死和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其终末期血清转氨酶活性可能正常或降低。

5.胆汁淤滞肝内、外胆汁淤滞时,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碱性磷酸酶(ALP)检测

ALP:40-110 U

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仅轻度升高。

γ-转肽酶(γ-GT)检测

γ-GT< 50 U

1.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淤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肝癌(肝内阻塞、诱发肝细胞生成γ-GT增多,同时癌细胞也会合成γ-GT)γ-GT明显增高。

2.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时γ-GT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动期γ-GT正常,活动期或病情恶化时,γ-GT持续升高。

3.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γ-GT中度或明显升高,但ALT和AST仅轻度升高或正常;酗酒者戒酒后γ-GT可下降。

4.其他胰腺癌、胰腺炎、前列腺癌、脂肪肝等,亦可有γ-GT轻度增高。

血清胆红素检测

总胆红素(STB):3。4-17。1 μmol/L(微摩尔/升)

直接胆红素(CB):0。6-0。8 μ

间接胆红素(UCB):1。7-10。2 μ

CB/STB:

临床STB、CB和UCB测定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意义

动脉硬化,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具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人有脂质代谢的失常,所以无创检查的时候可以选择抽血的血脂常规的检查。

另外可以看一下,B超有颈椎动脉的彩超右,有下肢动脉的彩超,可以看下动脉管腔狭窄情况,动脉瘤有没有斑块,进一步评估硬化程度。

还可以做脑多普勒的检查看血流速度来评估血管的弹性跟阻塞情况,还有全身性的多普勒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情况,血管的病变。有些胸部的CT可以看到主动脉,冠状动脉有没有钙化的情况,评估冠状动脉的硬化情况。

肌钙蛋白升高一定是心梗吗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有限,缺乏有效的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方法;同时,由于各临床中心采用的检测技术不同,其检测结果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肌钙蛋白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参考值都存在较大不同。而指南所推荐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较传统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在我国各中心普及指南推荐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统一检测标准,对于快速识别心肌损伤将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ACS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同时,随着技术发展,肌钙蛋白检测技术将越来越敏感,研究者会发现越来越多导致肌钙蛋白轻度升高的疾病,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缺血的观念应被修正。

对临床上合并心肌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出现肌钙蛋白升高时应当首先考虑缺血性肌钙蛋白升高;而对无缺血症状但伴肌钙蛋白升高者,应更全面地考虑病因,是否存在非缺血原因的肌钙蛋白升高。对非缺血性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共识主要提及心力衰竭、肺栓塞、慢性肾功能不全、脓毒症及部分化学毒性相关心脏损伤。在这类疾病中,虽然肌钙蛋白升高并不具有类似其在缺血性疾病中的特异性,但对多数疾病预后都有关键作用,常预示不良转归。

综上,肌钙蛋白升高虽然对诊断心梗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其本质是心肌坏死造成的结果,而临床中导致心肌坏死的病因纷繁复杂。因此,对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应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做出正确诊断。

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一、总蛋白的参考值:

总蛋白是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

新生儿:46~70g/L(出生~1周 44~76g/L);

7个月~1岁:51~73g/L;

1~2岁:56~75g/L;

3岁以上:60~76g/L;

成年男性:68~82g/L;

成年女性:67~81g/L。

检查中总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二、总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增高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相关推荐

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

很多人对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还不是很了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偏高可是一种发病率蛮高的疾病。所以,即使大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更好地预防。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它的病因和检查吧。原因: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的意义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2、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若糖

脑脊液蛋白的意义

异常结果:脑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的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 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需要检查的人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高的患者。

超敏肌钙蛋白检测有助诊断心肌梗死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12月2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常规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相比,最新的高敏肌钙蛋白I检测方法可在急诊后3 h内更有效地确诊心肌梗死(MI)。这项研究由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中心的Till Keller博士及其同事进行。研究者在3家德国胸痛中心2年内连续收治的1,818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成人患者中比较了最新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法(ArchitectSTATHigh Sensiti

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

信号1: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推荐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此外,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超高血压、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应避免在上述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到医院及时化验尿液。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人体白蛋白的正常值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白蛋白正常值也不相同,不同阶段白蛋白正常值范围如下:1、新生儿白蛋白正常值范围:28~44g/L。2、14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8~54g/L。3、成年人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5~50g/L。4、60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34~48g/L。专家提醒,白蛋白检测对于乙肝患者意义很重要。白蛋白偏低常见于肝硬化时期,如果白蛋白含量低于25g/L则患者易产生腹水。

测定微量蛋白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

听力基因筛查的作用

听力正常人群中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6%药物性耳聋敏感人群0.3%每年出生0.1-0.3%听力障碍孩子,每年新发耳聋患儿6-8万名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GJB2临床表现: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患者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学语前聋,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中重度耳聋,前庭功能基本正常,双耳听力多成对称性,听力损伤大多数无进行性发展,但在少数病例也存在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检测意义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意义

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在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单纯依靠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以往的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不应用于早期诊断。25(OH)D3是国际公认的反映体内vitD营养状况可靠的指标.可作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