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怎么预防
母乳性黄疸怎么预防
1.精神调摄
由于本病易于迁延、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患病后一般思想顾虑较重,多虑善怒,致使病情加重。所以,医患结合,讲清道理,使患者从自身疾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不要为某些症状的显没而惶惶不安,忧虑不宁。
2.饮食有节
患病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明显,所以调节饮食为主要的辅助疗法。既往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饮食,以保证营养供应,但应注意要适度,不可过偏。阳黄患者适合软食或半流饮食,以起到补脾缓肝的作用;禁食酒、辛热及油腻之品。阴黄患者也应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晶,不吃油炸、坚硬的食物,避免损伤血络。黄疸恢复期,更忌暴饮暴食,以防重伤脾胃,使病情加重。
3.起居有常
病后机体功能紊乱,往往容易疲劳,故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有利整体功能的恢复;急性期后,根据患者体力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练太极拳、气功之类,十分必要。
母乳性黄疸症状表现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危害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发生在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主要是由于喂养不足引起的,喂养不足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另外晚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他一般是在出生一周以后的黄疸升高,还有峰值的延长和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的延长,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他的胆红素水平明显地升高,有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能会导致听力的一过性损害,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但是对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基本影响会小一些,所以在实际临床过程中,要结合日龄、胎龄以及具体情况分析,监测胆红素,如果是胎龄、日龄越小,治疗更应该积极一些,胎龄、日龄越小,胆红素越高,它有可能对他的损伤会越重,所以母乳性黄疸一定要监测,当胆红素升高,必要时候要积极干预治疗。
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1、有的宝宝刚出生时,皮肤的颜色红润,但喂母乳后不久,就发现皮肤变黄,而且久久不退。但宝宝能吃能睡,精神很好。经化验,胆红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宝宝的肝脏和脾脏也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这就是母乳性黄疸。
2、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1-2%,甚至更高。为什么有些宝宝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医生研究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于是,宝宝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
3、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4、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5、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6、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7、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3、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4、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
5、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母乳性黄疸的防治新招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生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不超过12mg/dl,可以持续2-3周,这是生理性黄疸;至于因为溶血、阻塞或肝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以上,称为病理性黄疸。
近年来发现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
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文献可能是患儿的母亲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不能与这种酶相结合,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现明显示黄疸。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
(一)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或等。(2)慎重服用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二)治疗:
(1)停止喂哺母乳2-3天,用配方奶代替。假如胆红素在停乳后下降50%,即可确诊,若2-3天后再次哺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上升至1-3mg/dl,但不会再达到上述高水平。
(2)少量多次喂母乳可使黄疸减轻。
(3)服用C及B1、B6,保护肝脏。
(4)维生素B12注射液0。1-0。2毫升,在足三里穴注射,隔日1次连用2-3次即可。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宝宝健康牵动全家人的心,一旦生病家长就会担心,这样是不是会影响宝宝健康。母乳性黄疸作为一般的宝宝病,很受家长们的关注,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很多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下面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一个问题。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状况都很好,不存在感染、缺氧、酸中毒的情况,使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分子结合的牢固,因此更难以透过已趋于成熟的血脑屏障而损伤脑细胞。再者,母乳性黄疸的子血中胆红素浓度都不会太高,经停喂母乳后血中胆红素会迅速下降。一般情况下停母乳1~3天血中胆红素可下降原来水平的50%。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所以母乳性黄疸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新爸爸新妈妈也不用太担心。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有哪些
1、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状况都很好,不存在感染、缺氧、酸中毒的情况,使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分子结合的牢固,因此更难以透过已趋于成熟的血脑屏障而损伤脑细胞。再者,母乳性黄疸的子血中胆红素浓度都不会太高,经停喂母乳后血中胆红素会迅速下降。一般情况下停母乳1~3天血中胆红素可下降原来水平的50%。
3、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所以母乳性黄疸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新爸爸新妈妈也不用太担心。
4、如果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的话,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5、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爸妈可以喝平常一样为是,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妈妈吃什么 母乳性黄疸可以自愈吗
母乳性黄疸目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实验室检测的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它的主要表现就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能正常,没有其他的一些肝病、溶血或者感染等表现,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可以自然消退,不需要特殊干预。如果是黄疸持续升高,如果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是建议光疗退黄的,如果是黄疸很高,持续升高超过二十,甚至超过二十五毫克每分,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所以母乳性黄疸建议定期的监测,必要时候积极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