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性肾病的概述

糖尿性肾病的概述

糖尿病时常合并有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盂肾炎及肾乳头坏死,小动脉性肾硬化等肾病。但糖尿病性肾病,通常是指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和肾小球硬化症。它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糖代谢异常有关。糖尿病与血管病变均属遗传缺陷结果,在高血糖导致肾小球高滤过的条件下,与肾某种转换酶的作用下,使肾小球基底膜糖蛋白合成增加并沉积,引起基膜增厚和通透性改变,系膜内基膜样物质增加。于是临床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

近年研究糖尿病肾病要历经间歇性微白蛋白尿期、持续性微白蛋白尿期、临床蛋白尿期及肾功能不全四期。一般认为从糖尿病发病至临床蛋白尿期约有10~15年,尔后再经4~12年进入尿毒症期。本病按其病理损害特征,可分为结节型及弥漫型两型,但两型往往同时并存。据研究在微白蛋白期积极控制糖尿病,肾病可望逆转,至临床蛋白尿期仅能延缓肾病的进展或恶化。在发生尿毒症后应考虑透析疗法或肾移植。

到底什么原因可以造成尿毒症

1.慢性肾病

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这其中慢性肾炎是首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其他的如肾脏感染、器质性炎症等都可以引起尿毒症。众所周知,所有慢性肾病若不加以治疗或者控制的不好,那么它的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可以说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

2.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非常严重,而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较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报告指出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到最后会变成尿毒症糖尿病。

3.高血压

有15%的高血压病人会转为尿毒症。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总数11%,也就是说,每11个人中就会出现1个高血压病人,其中有1.5个人会成为尿毒症患者。这种称高血压性肾病。

4.泌尿系统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约占20%。我国泌尿系统感染的男性发病率约0.23%,女性发病率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

5.药物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

糖尿性肾病的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常水平。肾脏病理表现为GBM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血压升高。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

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则不明显。

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密切。微量白蛋白尿不仅表示肾小球滤过屏障障碍,同时还表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发现其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与一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肿程度常更明显,同时常伴有严重高血压。由于本病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跨膜压高,加之肾小球滤过膜蛋白屏障功能严重损害,因此部分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肾衰是怎么引起的

1、慢性肾小球肾炎类: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5、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导致的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 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5. 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

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性肾病的检查

1.尿糖定性

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3.尿沉渣

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4.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5.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增加;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肾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 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5. 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肾病的病因

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据有关统计,美国成人(总数约2亿)CKD的患病率已高达11.3%。据我国部分报告,CKD的患病率约为10%。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分类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分类

1.慢性肾小球肾炎类: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5.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6.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7.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①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③中毒性肾病:如重金属中毒性肾病、镇痛剂性肾病等;

④血管性肾病变:如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⑤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狼疮性肾炎等;

⑦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及痛风性肾病等;

⑧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加诊断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管损害,如关节疼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

(2)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

(3)肾淀粉样变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男、女、往往有慢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灶。

(4)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冬季可多见,血尿是过敏性紫癜肾肾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关推荐

尿毒症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慢性肾病 众所周知,所有慢性肾病若不加以治疗或者控制的不好,那么它的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可以说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 2.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非常严重,而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较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报告指出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到最后会变成尿毒症糖尿病。 3.高血压 有15%的高血压病人会转为尿毒症。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总数11%,也就是说,每11个人中就会出现1个高血压病人,其中有1.5个人会成为尿

全国慢性肾脏病现状令人担忧

中国的CKD患者约有1.195亿。一项横断面、全国性的中国成人代表性样本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的CKD患病率差异较大,总患病率为10.8%。尽管中国CKD的估计患病率与美国(13.0%)和挪威(10.2%)等发达国家相近,但却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 据对透析患者进行登记的一个国家级系统——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57.4%)的最常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4%)、高血压性肾损害(10.5%)和囊性肾脏病(3.5%)。这些数据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导致这

高血压肾病如何鉴别诊断

高血压肾病应与急进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病相鉴别。 急进性肾炎为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它起病急骤,可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急剧恶化,以少尿(无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的炎症与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点不同而不同,血管炎可以是一个单发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肿瘤,感染;其本身可以是系统性的,引起多系统脏器的功能障碍,也可以是局限于某一器官的,鉴于血管炎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比较顽固的病症,临床治疗难度很大,最基本的特点是大量尿蛋白,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临床中称为“三高一低”症状。根据发病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比较多。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

鉴别四种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除了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之外,还可以将继发性的肾病综合征细分为多种,如紫癜性肾炎、肾淀粉样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关于各种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判定,需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疾病特点。现就此四种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进行简要鉴别。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本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官损害,如关节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以IgG为主),血抗核抗体阳性,C3值下降。 2、紫癜性肾炎:本病较多发病年龄是7~10岁青少

为什么会患慢性肾衰竭呢

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关心讨论的问题,也说明人们意识到了健康的保健。大家都知道慢性肾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那么,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肾病专家的介绍吧! 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阶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

急性肾炎的危害有哪些

急性肾衰竭:不足10%患者可发生少尿性急性肾衰,多见于1、高龄患者。2、持续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增高明显者。3、大量蛋白尿,呈肾病综合征患者。4、持续少尿者,氮质血症持续一周者。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在急性肾炎时的发病率比急性心力衰竭低,这可能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有关。高血压脑病常见针状是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并可发生阵发性惊厥或癫痫样发作。 血、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持续明显增高者。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小儿时期,急性左心衰竭可成为急性肾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

肾炎的种类都有什么

我们经常提起的肾病中的肾炎,但是我们不会知道具体肾炎应该分为哪几类呢?下面我就来简单看看肾炎的分类: 根据最初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按照时间来划分,则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是原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炎。 以上就是肾炎具体的分类,那么您现在是否有所了解了,肾病的并发症一般有多种,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尽早做好诊断,及时治愈。

肾性糖尿病因

肾性糖尿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肾性糖尿 亦称家族性肾性糖尿,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有的呈显性遗传。本病根据糖滴定曲线可分为两型:A型:肾糖阈及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率(TMG)均减低,在血糖不高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亦低于正常,故为真性糖尿。可为肾小管单独对葡萄糖转运有障碍,但常合并其他肾小管转输功能缺陷,如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等。 B型:肾糖阈降低而TMG仍正常,故为假性肾性糖尿。是由于个别肾单位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血糖未达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率就出现糖尿,即肾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