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大杼穴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大杼穴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大杼穴功效: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1.风门穴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风门穴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风门穴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外关穴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外关穴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3.外关穴功效: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作用。

1.尺泽穴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尺泽穴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尺泽穴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方法一: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

操作方法:1.闪火法,对穴位实行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2.对穴位留罐,或配合药罐,贮水罐留罐,药罐可用羌活,防风,川芎各9克,白芷,苍术,黄芩,生地黄各6克,细辛,甘草各4.5克,以水煎煮后留罐,1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背部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用走罐法,将润滑液或温水 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肺俞穴。

操作:刺络拔罐法: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上,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委中穴位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5-10分钟,起罐后患者仰卧,取委中,阴陵泉,足三里留罐5-10分钟,1日1次。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1.位置: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位,丝竹空与瞳子髂连线中点向外约1横指处取穴。

3.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位可以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位置:

曲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处,微屈肘取穴。

2.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肘取穴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找曲泽穴。

3.功效

散热降浊,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曲泽穴有通心气、调肠腑、泄血热的作用。

1.位置: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2.取穴方法:

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3.功效:

分清降浊。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孩子发烧拔罐有用吗

有一定的用处。

因为拔罐是利用负压的形式,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并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人体内部进行清理的一种方法,在孩子发烧时,拔罐可以对拔罐位置的皮肤产生刺激,进而促进身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所以孩子发烧拔罐是有一定的用处的。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拔罐位置

带脉穴:属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调冲任,理下焦,除湿热。

位置: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

中极,曲骨: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具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除湿热的作用。

中极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曲骨:中极穴下1寸。

秩边,次髎:位于腰骶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为止痛效穴。

位置:秩边位于腰骶部臀沟旁开3寸,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骨孔。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效。

位置: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落枕拔罐的位置图 落枕拔罐的位置

治疗措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大椎,阿是,落枕穴。

配穴:病及督脉,太阳经者加风府,天柱,肩外俞,病及少阳经者加天宗,秉风。

拔罐功效: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经脉通畅,通则不痛;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痛经,解痉镇痛的作用。

拔罐减肥的位置图 小腿拔罐减肥穴位

1、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通经活络、促消化。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方法

一次取2~ 3处,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留罐5分钟,待罐内血液部分凝结时取罐。用无菌干棉球擦净血液。

男性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拔罐拔哪个位置能壮阳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脊中穴位置:

脊中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脊中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3.脊中穴功效:

壮阳益气,脊中穴有健脾利湿、解痉固脱、宁神镇静作用。

1.腰俞穴位置:

腰俞穴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2.腰俞穴取穴方法: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俯卧或侧卧取穴。

3.腰俞穴功效:

补益肾气。腰俞穴有强腰脊、理下焦、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等作用。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商阳穴位置:

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2.商阳穴取穴方法:

伏掌,当示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3.商阳穴功效:

商阳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涌泉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3.涌泉穴功效:

散热生气,涌泉穴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作用。

1.腰眼穴位置: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2.腰眼穴取穴方法: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3.腰眼穴功效:

腰眼穴的的作用可以强腰健肾。主治病症:虚弱羸瘦,肺结核,腰痛,腹痛,妇科病,消渴,尿频,遗尿。

小孩发烧拔罐拔哪里 小孩发烧如何使其退烧

1、保持空气流通。在小孩发烧后,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因为空气对流有利于散热,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孩的体温。

2、适量饮水。适量饮用一些温开水能够促进小孩的血液循环,并且补充因机体发热而流失的水分,而饮水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体产尿,从而通过排尿的方式降温。

3、及时散热。在发烧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厚衣物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散热,从而无法降低体温。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巨阙穴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巨阙穴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3.巨阙穴功效:

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膈俞穴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2.膈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膈俞穴功效:

散热化血。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发烧拔罐生活护理

发热患者在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水分,如汤汁、饮料、稀粥之类,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以及高脂肪、油煎熏烤炸类食物。

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位置

合谷穴: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位置。

体内毒素沉积,容易导致新陈代谢运作受影响,扰乱正常的生理机能。通过刺激合谷穴,能减轻或消除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疾患,排出体内堆积的毒素。

天枢穴:位于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天枢穴与肠胃联系紧密。对调节脏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通过拔罐刺激,能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累积的宿便,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

曲池穴:位于手肘内侧弯曲位置,将手臂弯曲时用拇指按压凹陷处感到微痛即为该穴。

曲池穴与人体新陈代谢练习密切,人体日常排泄废物都要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帮助排毒减压。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小孩发烧拔罐方法

用投火或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肺俞、外关、曲池或用抽气罐法。

先行针刺大椎、风门、肺俞、尺泽、待得气后留针,再用火罐或抽气罐法。

先对大椎、肺俞、曲池消毒后用三棱针在各穴点刺2 ~ 3下,再用闪火法拔罐。

沿背部足太阳膀胱的大杼至胃俞来回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除了拔罐,姜片退烧也是小妙招

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相关推荐

压痛拔罐位置示意

位置: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取穴方法: 侧坐,在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功效: 消肿止痛,安神利窍,聪耳通络。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 上下牙关咬紧时,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按之凹陷处即是。 功效: 颊车穴有疏风通络、利节消肿、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等作用。 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

阳痿拔罐位置适宜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1

人体手臂穴位分布及作用 外关穴清热解表

位置: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拔罐位置: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热病,头痛,腮腺炎,中耳炎,耳鸣,耳聋,高血压,牙痛,落枕,偏瘫,上肢痛等。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 风热犯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大椎,肺俞,尺泽,列缺,少商。 操作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少商穴,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 椎间盘突出拔罐位置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1.大肠俞穴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大肠俞穴取穴方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3.大肠俞穴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早泄拔罐位置示意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

肩周炎拔罐位置

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乳痈,乳腺炎,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咳逆抢心,乳腺炎。 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拔罐减肥什么时间段好 拔罐减肥多久能瘦下来

一般拔罐3—5次就会有效果。 不同的拔罐位置能够刺激不同的穴位,减肥需要保证经络的通畅,并且根据自己的肥胖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拔罐减肥,一般拔罐3-5次左右就有明显的瘦身效果了,但是拔罐减肥期间医生也会要求大家调整饮食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减肥效果。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 坐骨神经痛拔罐位置

治疗措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以足太阳、足少阳经x穴为主。 拔罐取穴:主穴:环跳、阳陵泉。配穴:足太阳经型者加秩边、承扶,殷门,承山;足少阳经型者加风市,膝阳关,悬钟。 治疗功效: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舒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