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呕吐泻痢哪种方法好

治疗呕吐泻痢哪种方法好

轻的呕吐对健康影响不大,无须治疗。治疗呕吐泻痢重的呕吐不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电解质,出现脱水和酸碱失衡的症状,必须作紧急处理。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治疗呕吐泻痢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治疗呕吐泻痢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治疗呕吐泻痢推荐如下草药: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 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主产四川、湖北。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急性肠胃炎吃什么吐什么怎么办 食疗止吐法

组方:诃黎勒皮15克,生姜、大米各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

功用:温中健脾,涩肠止泄。适用于吐泻不止,心胸烦闷。

组方:高良姜、大米各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加清水3份,煎取2份半,滤净,下大米煮粥服食,每日2剂。

功用: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吐泻腹痛。

组成:大蒜2头,明矾3~4克。

制配:将大蒜去皮捣烂,同研成细末的白矾冲入开水中溶化,澄清后服用,随吐随服,至不吐为止。

功效: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肠鸣、腹痛、泄泻清稀甚至水样便或头痛恶寒发热。

组成:姜汁1汤匙,蜜糖2汤匙。

制配:将姜汁和蜂蜜加水入锅隔水蒸熟1次服,每日4~5次。

功效:治疗频频不止的呕吐。

组成:丁香1粒,生姜1块。

制配: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补虚。治疗呕吐。

组成:生姜60克,白蜜60克。

制配:调匀加温一次服下,一般1~3次即愈。

功效:治疗严重呕吐呃逆者。

组方:陈橘皮30克,干姜15克,荜茇21克,桂心、人参、炙甘草各15克,白术、神曲、附子各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9克,每日3次,清粥饮适量送服。

功用:温中健脾,和胃止呕。适用于吐泻,脾胃虚冷气逆,呕吐不止。

组方:肉豆蔻、人参、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高良姜21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9克,每日3次,清粥饮适量送服。

功用:温中健脾。适用于吐泻,脾胃虚冷气逆,呕吐不止等。

中医治疗腹泻呕吐效果好

1.主治:腹泻或有腹痛,一日大便数次或十多次粪便如水样

处方:稔子(即桃 金娘)500克。

用法:晒干研细末,装入瓶密封备用。成人每天服6~10克,分三、四次服。小儿酌减。

2.主治:腹泻、口渴、疲倦、不想吃,或呕吐、或微发热大便次数多、粪便如水样、此方也能治痢疾

处方:辣蓼根(叶面有八字形黑斑的干根)30克。

用法:我们这时候加入两碗的水熬成一碗,然后每天喝两次。

3.主治:热性腹痛、泄泻

处方:苦羊藤(又名古羊藤)根30克。

用法:将上药炒焦,加水一碗半煮成半碗服。

4.主治:湿热泄泻,发热,口渴,小便量少,腹痛,一日泻数次至十次以上,粪便如黄色水样

处方:青蒿9克,车前草9克。

用法:加水二碗煎取一碗,分二次服。

话梅有什么功效如何食用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经过加工后的中药材之一。味酸、微涩,性平。归肝、脾、肺、胃、大肠经。质润敛涩。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敛肺止咳。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干咳。

涩肠止泻。治疗脾气虚弱、久泻久痢。

生津止渴。适用于虚热引起的消渴、热病伤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疗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随息居饮食谱》中讲:“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本草新编》提及“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黄连可以明显减少胃液的分泌量,它的P《0.01,作用的强度可以跟西米替丁相提并论。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黄连尤为解清中焦之热,额可以治疗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引起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经常搭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

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

高良姜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

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

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⑥《珍珠囊》:"温通脾胃。"

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

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

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

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喝黄连水有什么好处

1、泻火解毒

黄连这种药材自身功能的好处。黄连的药性,主要是消炎,即清热解毒、止咳、利尿通大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胃火。黄连是清热解毒的一味良好的中药,其善于清中焦之热,可以清心火,适量服用一些黄连水可以帮助身体清热排毒等功效。是适合短时间治疗的良药。

2、治牙痛和湿疮

黄连水的属性效果。黄连同水服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等症状。

3、治湿热内蕴之症

黄连水常常还可添加其他类药材起到与黄连水不同的效果。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另外,在炎热的夏天,适当喝少许黄连水可起到防中暑、清热解毒的效果。但不宜过量长期服用。

禁忌: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连水不可掺杂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白僵蚕;畏款冬;忌猪肉。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

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

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⑥《珍珠囊》:"温通脾胃。"

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

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

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

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相关推荐

柿子椒的功效与作用

1、寒滞腹痛、呕吐泻痢、脾胃虚寒、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2、冻疮、伤风感冒、解热、镇痛。 3、降脂减肥。 4、坏血病、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

宝宝腹泻不能乱用药

痢特灵,主要用来治疗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等疾病。由此,人们也常常从字面上认为痢特灵是治疗痢疾拉肚子的灵药。 婴儿腹泻是婴儿常发生的一种病症,发病率较高,一般为单纯性腹泻,多为消化不良所致。当婴儿的胃肠功能受外界影响,受凉、受热、生活料理不当或乳母的饮食失调等影响时,往往引起婴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当母乳不足,喂牛奶或代乳品过量、浓度不当及乳母生病继续给婴儿喂乳时,也能引起婴儿肠道不适,发生呕吐、腹泻。 对于婴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查明病因。如果不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药

皮肤过敏能吃砂仁吗

砂仁是价值是非常高的,我们既可以采用砂仁来起到观赏的作用而且砂仁还有药用的价值和食疗的价值呢,常吃砂仁能够给我们身体带来保健的效用。 观赏 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果实供药用,以广东阳春的品质最佳,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缩砂密果实供药用,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矮砂仁果实供药用,功效与砂仁近似。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医用 砂仁性温,味辛,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疏气滞、除呕逆、增

年终应酬吃哪些食物能解酒

1.草果: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有辟浊之性,《本草》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2.高良姜: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3.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宜葛花——笔者注)煎汤。” 4.竹茹: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药品化义》亦载其治“酒伤呕吐”。 5.白扁豆

扁豆的三大功效

扁豆性味甘平,无毒。能有效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等症状。 健脾化湿 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治疗水肿 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黄连有哪些功效呢

说起黄连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草药,黄连味苦,在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是说的这个黄连,黄连虽苦,但是它的功效却有很多,说到这里肯定有不少朋友想知道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

乌梅的作用与功效

乌梅是一种很常见的药材,中医表明乌梅能够安蛔驱虫,收敛生津。临床常用于治钩虫病,久泻,久疟,痢疾,牛皮癣,虚热烦渴,久咳,血崩,便血,尿血,蛔厥腹痛、呕吐,胬肉,蛔厥呕吐腹痛,止咳,虚热消渴,生津,用于肺虚久咳,敛肺,止血,涩肠,安蛔,久痢久泻,止泻痢,胆道蛔虫症。乌梅能够为孕妇止吐,乌梅能够解酒功能 ,乌梅能够增进食欲 ,乌梅能够消除便秘,乌梅能够消除疲劳,乌梅能够保护消化系统。

胡椒粉的作用

胡椒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的功效; 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1. 温中散寒:用于胃寒所致的胃脘痛、呕吐、以及腹冷所致的泄泻、肠鸣; 2. 醒脾开胃:本品小剂量能增进食欲,对胃口差、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鸡肫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平、性涩、无毒。有消食导滞,帮助消化的作用。有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牙疳口疮,以及利便、除热解烦。 1、消食: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 2、止呕消嗳:降胃气,调脾胃。 3、止泄: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症状是: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 4、通便:保持肠内粪便湿润,以利通便。 5、安神除烦: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6、其他功效:鸡肫味甘平、性涩、无毒。有消食导滞,帮助消化的作用。有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

胃俞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胃俞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脘痛、呕吐、翻胃、腹胀、腹泻、痢疾、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肠炎、糖尿病、失眠等。 2.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3.胃俞穴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