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无论是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知道这一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方法,很有可能错过早期发现,延误治疗。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早期可借助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注意,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属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避免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多次检查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不能仅作一次检查,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运动、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好等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暂时增加。且每天尿白蛋白量排出量也不同,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仅作1次检查而结果异常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还不能说明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故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一般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尿微量白蛋白尿——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因为,尿微量白蛋白是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后,就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1型、2型糖尿病肾病都要做尿微量白蛋白

由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罹患糖尿病肾病,因而建议对于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年时就应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糖尿病威胁着很多朋友的健康,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非常的高,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起并发症,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该病检查治疗方面的问题:

一、检查血糖: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可能血糖有点高,所以首先应该先检查一下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

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检查糖尿病也可以从患者的尿液可以诊断的出来,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尿常规检查常为阴性,只有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能发现。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

四、胰岛功能测定:利用胰岛功能测定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

五、检查尿糖:正常人的体内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尿糖定性呈阳性。

尿白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临床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免疫功能障碍评估,炎症状态监测,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链球菌感染等各个方面。[1]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2]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微量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大家重视的糖尿病肾病护理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的重要方面。

2、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进行调脂治疗。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 6="">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3、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这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要点。

4、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疾病也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肾脏肥大,影响患者肾脏的正常运转,给患者肾脏带去健康危害,所以说我们还是最好能够重视做好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有什么?

专家介绍,糖尿病肾病患者是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的疾病。糖尿病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的结构,但是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又称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常见的预防措施:

1、专家介绍,要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持续升高,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引发肾脏病变。

2、要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3、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4、有条件的时候应该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5、专家指出,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尿中含有蛋白严重吗

考虑糖尿病肾病,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治疗建议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也就是严格控制血糖,又不能让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另外需要中药汤剂和灌肠疗法,当然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所以治疗上必须个体化.说到底,糖尿病就是损害全身大血管会并发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微血管会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一旦并发症出现,说明病情已经很严重.我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潜移默化,慢慢发展而来.慢性并发症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正规治疗,就会得到良好的控制,建议您到糖尿病专科医院综合治疗,不要认为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控制病情。

微量白蛋白是什么及其正常值介绍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尿微量蛋白说的简单易懂一点就是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在糖尿病和肾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再做尿常规检查示,如果尿里面蛋白偏高,在这里就要建议大家,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了,那么尿微量蛋白的量为多少才算正常呢?下面将告诉大家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就是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尿微量蛋白也是糖尿病和肾病的象征,如果大家在检查中检查出尿微量蛋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配合医生治疗。尿微量蛋白值的高低,也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的高低的标准。在这里也说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的!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怎么回事

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人体其总量仅次于水分。蛋白质由不同的氨基酸所组成,其中一部分可以由人体自己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另外约有八种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1、常会伴有蛋白尿的出现

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

2、一般会出现轻度水肿

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3、大多都会出现高血压

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4、后期严重的会出现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不同的,这两种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如果都开始出现了微量蛋白的话,一定要好好的检查清楚,避免这样的现象是尿毒症,如果是尿毒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无法治疗好,从而伤害到身体的健康,也会伤害到生命,还要在治疗的时候改善这个尿蛋白的现象。

节后糖尿病患最该做四项检查

糖尿病检查一: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期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更全面和更准确。同时,这个指标也是国际通用的判断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标准”,所以糖尿病患者节后应复查该项指标。

糖尿病检查二: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容易致死。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以发现肾脏较早期的病变,可以及早治疗糖尿病肾病,避免肾衰、尿毒症的沉重打击。

糖尿病检查三:胰岛β细胞功能

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必然加重胰岛的负担,在节后查胰岛β细胞功能可及时掌握胰岛功能的变化,了解糖尿病的进展和避免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检查四:心血管病相关检查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最容易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在春节的随心所欲之后别忘了检查下心血管是否有问题。常见的心血管病检查包括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微循环检测等。

尿微量白蛋白的建议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情况。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在早期尿微量白蛋白阶段是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和预兆,此时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如能及时治疗,可以终止或逆转肾病的发展进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作为全身性或局部炎症反应的肾功能指标,如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肾脏早期病变、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预测指标;服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也可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便于早期观察肾功能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尿白蛋白排泄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表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肾固有细胞的损害,肾固有细胞结构的变化,功能变化的结构和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

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那就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低蛋白血症,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肾病的发展,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如果治疗不时间,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重要性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尿白蛋白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3]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据调查,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相关推荐

怎么发现糖尿病肾病

目前,筛早期糖尿病肾病比较权威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

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标准 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记录在内,而第二天早7点的

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患上糖尿病

1、科学合理膳食,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要选植物油。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之一。 2、所有糖尿病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 3、有条件者应做尿微量蛋白的测定,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尿微球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确定为微量蛋白的

有哪些措施预防糖尿病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1、科学合理膳食,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

高血压要注意对肾脏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会有血压升高,还会伴随有其它的器官病变,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而且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是最大,只有定期验尿与合理用药才可以有效预防。 定期验尿 通常高血压和肾脏之间的联系是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个并发症对肾脏的危害极大,肾脏功能一旦受损害,血中的一些白蛋白就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患者去筛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进行系统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筛。 合理用药 由此可见高血压合并糖尿

糖尿病与肾病有什么关系

糖尿病与肾病有什么关系?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10年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肾损害。病程在10~20年的老糖友,约1/3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和肾病,在老百姓看来是两种毫不相干的疾病,为何会“勾搭”在一起?糖尿病肾病会带来什么危害? 糖尿病肾病可致尿毒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测今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增至8000万到1亿,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肾脏尿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肾病,延缓甚至逆转肾脏疾病的进展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治疗费用低。一旦疾病进展到后期,患者生活质量差,治疗费用高却收效甚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傅淑霞教授介绍说,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2 型糖尿病确诊后,应该每年筛糖尿病肾脏疾病。筛内容包括:时间点尿液标本中测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

早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较高,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病情的发展变得不可逆,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的确切诊断要依靠肾组织活检,证实有肾小球结节性硬化及弥漫性肾小球硬化,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史,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蛋白尿,肾功能障碍,即 可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是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20~200ug/min。蛋白尿大于0、5g/24h,表明已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不全期,血中氮质潴留,血尿素氮和肌酐开

怎么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这也是一种微血管疾病,尤其早期发病缓慢,又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很多患者到疾病很严重了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发展到尿中出现蛋白或是血肌酐已经升高,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如何诊断糖尿病肾病呢? 专家指出,应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而早期糖尿病肾病只有通过定期监测才能及早发现。具体介绍如下: 目前,筛早期糖尿病肾病比较权威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 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

糖尿性肾病的疾病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