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脾胃不和 喝粥按穴来解决
秋天脾胃不和 喝粥按穴来解决
进入秋季,中医师表示,虽然天气转凉,但环境及人体仍有夏天残余的湿热气,加上温度变化较大,易让脾胃气运行不顺,而引发腹泻、易累、抵抗力下降等问题,脾胃不和也会影响睡眠,较难入睡外还可能浅眠、多梦,可吃加入百合、莲子、白木耳、枸杞等药才的粥品来调养脾胃、滋阴润肺及安神、增体力,再按摩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帮助健脾胃、益气、缓肠胃不适。
吃粥品
百合麦冬粥
材料:百合、麦冬各10克,米1杯。
功效: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润燥益胃、滋阴生津。
做法及用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药才并加6碗水,再将其置于外锅加2碗半水的电锅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莲子山药粥
材料:莲子、山药各10克,米1杯。
功效:莲子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山药健脾胃、利肺肾、益气养阴。
做法及用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药才并加6碗水,再将其置于外锅加2碗半水的电锅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银耳核桃粥
材料:干白木耳1朵、核桃5颗、米1杯。
功效:白木耳润肺益胃、滋阴清热,核桃温补肺肾、健胃养神。
做法及用法:白木耳泡1晩后取出,白米洗净后放材料、加6碗水,再将其置于外锅加2碗半水的电锅熬煮成粥,每次1碗,取代3餐中1餐。
白果枸杞粥
材料:白果10颗、枸杞10克、米1杯。
功效:白果敛肺益气、补脾,枸杞滋补肝肾、明目、提升免疫力。
做法及用法:将白米洗净后放入药才并加6碗水,再将其置于外锅加2碗半水的电锅熬煮成粥,每次吃1碗,可以取代3餐中的1餐。
按穴位
以下各穴道按法皆为以指腹按压,每次10~15下,想到就随时按。
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增加抵抗力、缓腹泻、镇静安神。
三阴交穴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约4指宽处。
功效:健脾益气、促进血液循环、滋阴养血、润燥美肤.
少吃油炸物
秋天体力开始下降,宜早睡晩起,午夜12点前就寝并睡足6~8小时,少吃油腻食物如炸鸡、煎饺等,除了伤脾胃也会加速耗损身体的气,让疲累感更明显。
婴儿可以喝酸牛奶的吗
1、酸奶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大,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处于婴儿期的孩子,胃肠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并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较低,酸奶可“腐蚀”婴儿娇嫩的胃肠黏膜,进而影响消化吸收。。
2、酸奶会影响肠道有益菌群生长。酸奶中的乳酸菌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体微生物,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的生长条件,同时还会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3、婴幼儿先天脾肠不足,容易脾胃不和,直接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容易让宝宝造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过早地给宝宝喝酸奶也会养成他们对甜食的偏好。
脾胃不和的症状
脾胃不和的症状: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4、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 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折叠编辑本段症状混淆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折叠
脾胃不和的表现
鼻头色暗淡
我们以前也提到过鼻子对于身体健康状态的反应功能。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
而参照经典,还能有其他的发现。《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杨力说,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中医推荐十大补气食物
气虚源于先天不足,后天脾胃不和、年老体衰等。虽然先天的不足我们无法弥补,但是后天脾胃不和,我们可以通过吸收一些营养物质来补气,而这是增强体质,少生疾病,延年益寿的接触,而补气可以通过后天的一些食物来实现。
土豆补胃气:
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山药益肾气: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夏天熬粥放点大麦
春去夏来,人们关注的生活焦点从解除春困转为防暑降温。大家都知道,大麦能健脾和胃、养阴消暑,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院刘健教授建议,大家在夏季最好多喝粥,而且要记得多放点大麦。
放了大麦的粥,有两大营养功效最突出:第一就是健脾和胃。夏天,气温升高,暑湿气盛,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受损,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同时,暑热伤阴,使人嘴干苦。中医认为,大麦入脾、胃二经,这时坚持食用大麦粥,能起到养阴和胃、促进消化的作用。第二大功效是消暑解热。夏天人感到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内热,一种是外热。空调、电扇只能帮助人们解除大汗淋漓的外热,而大麦性偏凉,既能解除外热,又能消除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等内热。
是不是喝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呢?专家说,发挥大麦粥的两大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从立夏就开始,坚持每周喝4 ~5次,直到秋凉。专家还建议,大家在早晚时间喝比较好,因为早上人的脾胃功能刚刚恢复,不适宜吃硬的食物。同时,晚上人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因此,晚上喝大麦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发挥大麦安神的作用。
脾胃不和怎么办
1、饮食有规律
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2、吞唾液助消化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3、适当的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步代车,上下楼梯尽量少坐电梯,饭后去散步,早上应该进行慢跑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
4、控制好情绪变化
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不良的情绪可影响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4、注意冷暖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来之际,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的人,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姜泡出来的开水,暖暖胃。
南瓜粥什么时候喝好
早上喝南瓜粥最养人
专家认为,秋天喝南瓜粥特别养人。 初秋,经历了一个夏天的冷饮“轰炸”,非常容易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以粳米或糯米做成的药粥,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每天早起,空腹胃虚,可以喝一大碗南瓜粥,使肠胃得到滋养,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也不会导致肥胖。
同时,感冒时也建议多喝南瓜粥,因为喝南瓜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能够有效促进感冒的治愈。同时,大部分人在感冒后会胃口变差、没有食欲且肠胃消化系统处于欠佳状态,而喝南瓜粥可以促进肠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南瓜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南瓜粥比米粥更好
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南瓜粥现在也是当前应季最适合市民秋补的粥类。南瓜粥属于温性粥,与皮蛋瘦肉粥等凉性的粥类相比,温和的南瓜粥则更容易适宜秋季人体胃肠温补的需要。
从中医角度看,南瓜粥中性偏温,常喝南瓜粥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平喘、消肿,因为南瓜味甘,秋季天气干燥,许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燥涩等症状,中医认为,秋燥与体内津液不足及肺阳虚有关,南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与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
小儿脾胃不和可以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是很多人的烦恼,小儿天生脾胃娇嫩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引发脾胃失调,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如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等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那么小儿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呢?
疳积可针灸“四缝穴”
小儿脾胃不好,由很多原因引起,如疳积(即胃肠消化不好)、先天不足、后天护理不当等。对于疳积,可以通过针刺“四缝穴”来调节。“四缝穴”位于除拇指外的4根手指上,靠近手掌的手指关节横纹中央。针刺后,让油脂类的液体流出。每周针刺一次,连续针刺四次既可。一般针刺一次后,小孩气血明显改善,胃口也变好了。
“捏积”也可治疳积
此外,古时常用捏积治疗疳积等肠胃疾病。捏积,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刺激身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十分符合儿童特点,不会给患儿带来什么痛苦,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捏积前先按摩一下背部,放松肌肉,然后从下往上捏六遍,再使用“捏三提一”的方法。“捏三提一”的具体做法是: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从下往上,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
按摩足三里穴促消化
对于疳积,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而对于先天不足和后天护理不当的,专家推荐了足三里穴。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面黄肌瘦好转。足三里是脾经合穴,也是保健要穴。具体按揉方法是顺时针按揉。还可用相同的方法配合按揉背部的脾腧、胃腧,以加强保健的功效。
食疗也可健脾胃
如果家长没空,或者小孩不敢进行针刺的话,适当改变饮食,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调理好小儿的脾胃。
喝粥能养胃。如鱼腥草瘦肉粥、薏米粥、淮山粥、红枣粥、大枣粥。如果小孩脾胃不好,厌食、挑食并伴有腹泻等情况,可在粥里加入生姜同煮,然后食用;如果小孩有肚子胀气等现象时,可适当加入陈皮,陈皮有化湿行气的作用。
小孩是纯阳之体,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加之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比较差,很容易造成感冒发烧。因此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影响到脾胃,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小孩的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