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诊断舌苔表象

如何诊断舌苔表象

一、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1、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2、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3、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4、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二、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1、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2、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3、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三、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1、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2、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苔发黑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诊断

舌苔发黑又称黑苔,在临床中虽然比较少见,但其主病却颇为复杂,既可见于外感病,又可见于内伤杂病。内伤杂病的黑苔未必主凶,即使是外感病所见的黑苔也不能一概而论。

黑苔的临床诊断可通过症状来判断,具体的诊断依据如下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用某些药物后,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

但通常胃重的患者观察到的黑苔应警惕,如果舌尖的边缘和深红色,和蓝色,加重病情,应及时到医院。

黑苔应与黄苔相鉴别,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舌象诊病图片 舌苔太厚

健康提示:舌头上的舌苔就像豆腐渣一样很容易被刮去,可能是肠胃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

对策:如果这样的舌苔一直都有,最好去消化科,让医生帮你降降胃火。

舌苔又厚又腻 原来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到中医看诊,医师的望诊方法之一即「舌诊」,这是重要观察疾病与否的方法之一。透过看舌头的基本功,可以及早发现身体有无出现什么毛病。一旦身体虚的时候,舌象、舌头就会有变化。

看舌象能知道身体的疾病信息

看舌象主要是看「舌质」与「舌苔」。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很薄、很白,边上会露出舌质。以观察舌质来说,由于舌头肌肉外面包裹的是黏膜,黏膜是半透明的,黏膜里面又有很多毛细血管。肌肉里气血充盈的时候,尤其是在血液充盈的情况下,透过半透明的黏膜是可以观察到。

经由半透明的黏膜观察到体内血液充盈的状态,这在舌诊中,叫做「观察舌质」。能够反映身体的正气是否充足。比如,人体血液足时,舌质是淡红,血液不足,舌质就变淡白了;体内整个温度在下降,会变白;温度上升,又变红了,透过这一些现象观察,即能知道身体的疾病信息。

舌苔变厚代表身体的正气不足

除了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也是观察重点之一。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在其新书《舌诊看百病》中表示,中医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舌苔消失」有时代表胃 气虚弱,还有其他可能,比如阴虚有热,舌苔也会消失。以及出现「舌苔变厚」,代表身体的正气不足,以致痰湿加重等情况。舌苔过薄,则说明胃有问题。

伸舌头很费劲正气已经大伤

还有,如果观察到舌体在颤抖,往往是正气虚弱和阴津亏乏、肝风内动。正常人的舌头是很灵活的,有的人把舌头伸出来都很费劲,这说明他身体的正气已经大伤,病比较重了。

学会看舌象、舌头,可以判断体内的病是否严重,例如一个人体内是否有湿邪?就可以藉由舌苔来判断,因为湿邪直接和舌苔挂钩,当一个人的舌苔又厚又腻,说明湿气重,甚至化成痰了;舌苔干净清爽,说明湿气没有那么重。

帮家人进行舌检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

当发现有体内湿气太重,一般会采取调理措施,例如推拿、按摩、运动、中药调理等,如果舌象变了,说明身体状况真的开始改善了。建议平时也能帮家人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避免发展成慢病、大病。不但能自保,也能保护家人的健康。

以下推荐夏季除湿食疗,以薏苡仁和赤小豆制成茶饮。两者都属于凉性食材,所以适合夏天食用。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

用法:熬水,放入冰糖,一天的量,可代茶饮。

揭秘如何通过舌苔判断疾病

中医诊治往往先是切脉,然后会让患者张开嘴巴,“啊”一声,或是伸出舌头让医生看一看,这些步骤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那么中医为何要看看我们的口腔和舌苔呢!事实上舌苔上的苔状物是有一定的颜色和形态的,所以通过舌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健康状况,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舌苔判断疾病。 1、舌尖红、苔黄 如果还伴有面色红,咽干喜欢喝冷饮,嘴里溃疡,心中烦躁,那你的症状就是中医里面的阴虚火旺,心火亢盛的表现。应忌食辛辣肥腻食物,可用麦冬、南花、胖大海代茶饮,咽痛严重者可加金银花。如果还有口气,那么应该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2、舌头上没有舌苔,而且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 如果没有不适感,那么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3、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 如果没有不适感,只是生理现象,无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而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舌苔判断疾病,希望大家能够了解,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就可以自行诊断了,如发现都不对之处就要及时的就诊,进行准确的诊断。

苔质知识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 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 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 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难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 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症。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 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症、热症;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症、寒症。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 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症。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症。

舌苔辨证透露你的身体状况

舌苔辨证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 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99药剂师温馨提示:清晨起床对着镜子把舌伸出口外,观察自己的舌质、舌苔,经常能看到时黄、时厚、时白、时红……舌苔可以反映出人的内脏以及躯体疾病的信息,平时多多注意观其变,能起到早日防病治病的作用。

舌苔发黑是什么原因 如何诊断舌苔发黑现象

中医研究认为,舌苔发黑多因热极化火所导致;一部分肠胃有问题的人易生寒湿,也会导致舌苔变得厚腻,并且舌苔颜色从最初的白色逐渐转变成黑色或者黄色。需要注意的是,舌苔发黑粘腻,但舌尖舌变呈正常淡红色,并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染色现象,患者可能是服用了某种药物或者某些含色素食物引发舌苔变黑现象,这种情况不属于病态,大可不必紧张。

正常的舌苔是什么样的

舌头和人体脏腑关系密切,观察舌头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可以测知病情的深浅轻重,所以中医特别重视望舌,称为舌诊。

正常人的舌体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富有生气,称为淡红舌。如果舌体变得转动不灵,表示病情严重;舌体的红色变浅,反映气血不足;舌体的红色加深,是热证的表现;舌体出现瘀点,瘀斑、又是瘀血证的常见征象;舌体淡白而肿胀,并出现齿印,反映病证属于虚寒性质;舌体瘦小、深红而开裂,则是阴虚有热的表现。

正常人的舌体表面铺有一层薄薄的苔垢,呈白色,干湿适度,中医称为正常舌苔,也叫薄白苔。外感疾病初起阶段的表证,舌苔较薄,涉及脏腑病变的里证,舌苔可以增厚。寒性病证的舌苔多呈白色,热性病证的舌苔多呈黄色,也有出现黑色的。舌苔干燥表示津液亏损,舌苔滑润表示湿浊不化。

近年来,国外也很重视研究舌头与疾病的关系。例如德国有位学者发现肝硬化的患者常可见到舌头充血肿胀,呈蓝红色,称为“肝舌”。还有白血病常见舌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多见舌胖大,先天性心脏病人舌呈紫绀色,严重的阻塞性黄疸病人舌边有时可见黄色素沉着,尿毒症晚期病人的舌上有时可见白霜样的尿素结晶。

舌诊这样的诊断方式,没想到还能发挥出如此大的功效,而且还将国外的目光也吸引过来。正常的舌苔是什么样的,想必大家都已了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自己的舌苔,自己诊断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异常状况。

相关推荐

中医解释舌苔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中医理论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

怎样看舌苔是否有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 (1)淡白色 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 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表示病人患热证。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

中医望诊识别舌苔颜色观病情

中医“望闻问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尤其是望诊,用眼睛就能诊断出你的疾病。中医通过对人自身舌头的苔色就能辨别是否患有疾病,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如果舌头的颜色发生变化,定是人体内出现了问题,下面来具体看看。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怎么办

舌苔者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治疗,做身体各部位的检查。严重者需要吃药或者输液进行治疗的。也可以选择中药进行调理改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检查病因在对症下药。 许多人一早起床刷牙时,常会发现自己舌头上的舌苔不少,有时候白白的,有时候又黄黄的,有时候薄,有时候又很厚,大部分的人会想办法刮掉,但是隔天早上起床又一样,觉得很奇怪。 舌诊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主要观察舌质、舌苔及整体神韵,不同部位又分属不同的脏腑,所以舌象可忠实反映出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形,具有诊断上的价值。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近来舌头的表现,粗略判断一下

舌头发白是什么原因

有研究表明,舌苔是舌体上面说散布的一层苔垢,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正常人的舌苔都会有发白的现象出现,但一般都是比较薄的发白,如果舌苔厚白就说明你体内的胃肠已经发生了病变。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不同的舌苔症状体现出不同的胃肠疾病情况。 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现证明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里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舌苔的分类 黄苔:一般表示为热证,即出现了胃热。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

幼儿舌苔发白是怎么回事呢

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

舌苔白厚吃什么食物

舌苔厚而白,是体内有湿的表现,也就是常说的脾寒,治疗以温中健脾为主,郁闷为主加上解郁安神为佳,但没有其他的身体情况,只有一个舌像没法做综合判断。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戒生气,寒凉。 舌苔在中医是有重要诊断价值,但是其它还包括舌苔的分布、厚薄、颜色、舌体的厚薄、颜色、舌下静脉血管颜色、粗细、舌体黏液厚薄、以及流动性、口中味觉反应,以上都是必须考虑的,才能决定全身体质的偏向,来解决舌诊所反应的整体现象。 在夏天舌苔厚白可用以下小偏方: 1.广藿香二钱、佩兰二钱、棉茵陈一钱、金银花二钱 2.如果有便秘情形就另当别

地图舌苔是怎么回事

地图舌苔和以下因素有关: 1、营养因素:如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维生素b族缺乏、缺锌、贫血等。 2、遗传因素:部分父母有地图舌苔的,小孩子也会有地图舌苔。 3、牙齿因素:牙齿有龋齿、口腔疾病等。 4、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劳累、失眠等。 5、脾胃因素:中医认为小孩子地图舌苔和脾胃失和、脾虚气虚等有关。 地图舌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非特异性的炎症表现,如果患者无症状的话,一般无需特别处理,注意营养均衡,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即可,但如果伴有烧灼感、疼痛感等现象,则需要就医诊断对症治疗。

黄褐斑有哪些类型

1、脾胃阴虚型黄褐斑 患者可表现为面色呈蜡黄色,带有淡黄色的色斑。同时,平时没有胃口,容易腹胀,全身乏力。通过中医诊断,可观察到舌淡苔薄,脉濡而且细。这类黄褐斑的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 2、肝肾阴虚型黄褐斑 患者的面部呈灰黑色,色斑的颜色是黑色的,同时还有头晕耳鸣、浑身疲乏无力等症状。中医诊断观察可见舌红少苔脉象沉细。这类黄褐斑的治疗原则是滋补肝肾、育阴斑。 3、阳虚血瘀型黄褐斑 患者的面部灰暗,没有光泽,色斑的颜色也是黑色的,同时还经常会口渴,容易出汗,经血颜色带紫。通过中医诊断,可观察到舌质暗红、舌苔

​小儿舌苔发白的知识

小儿舌苔发白的原因: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该到医院口腔科看看了,因为舌苔发白也有可能是肠胃疾病表现出的症状。 舌头上的物质,一般为绿色或黄色,可用小刷子轻轻刷除。吃饭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觉,不知不觉中食量就会比平时更少哦,无形中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舌诊舌诊是中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