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的简介
白粥的简介
一般白粥没有味道,吃的时候可加入盐来调味。部分食肆会用上汤来煲粥(上汤通常用大地鱼之类熬成),因此那些食肆里的“白粥”吃起来也是味道浓浓的。
烹煮白粥时,也有人加以腐竹及银杏(白果)作调味。
白粥配油炸鬼(油条)是传统的广东早餐。
有些行内人习惯称白粥为“靓女”,大概取其“青靓白净”之意。
白蛋白的简介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1] 白蛋白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
又称清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常用作培养基成分。也可用于人造香肠、汤品和炖品中作粘接剂。
八宝粥的简介
每年的腊月初八,按照我国的传统,很多地方都有吃“腊八粥”的习惯。所谓的“八宝粥”,其实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腊八粥”而已。
“八宝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但是在今天。许多“八宝粥”的用料已经超出八种。 “八宝粥”一般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为主料,再添加辅料,如绿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红枣、桃仁、花生、莲子、桂圆、松籽仁、山药、百合,枸杞子、芡实、薏仁米等熬制成粥。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饮食喜爱,选用不同的用料。不同品牌的罐,装“八宝粥”其用料也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四大类原料:米、豆类、干果类、中药材。家庭熬制“八宝粥”,有时还会加板栗、胡萝卜、香肠、咸肉等。
腊八粥的简介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传说很多,有一说是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
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庆祝丰收。
腊八粥喝过以后,年的序幕就拉开了,许多人家自此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脚步一天天的向我们走来,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白术的简介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白点病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
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茭白的简介
茭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茎。原产我国,生于湖沼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于秋季上市。
茭白外披绿色叶鞘,内呈三节圆柱状,色黄白或青黄,肉质肥嫩,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含有草酸,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与荤共炒,其味更鲜。
白果的简介
白果即银杏核出自《日用本草》。《纲目》:银杏,原生江南,以宣城者为胜,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刻缺,面绿背淡,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花,随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柿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其核两头尖,其仁嫩时绿色,久则黄。《随息居饮食谱》:中银杏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或白鲞头煎汤解之。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四川中药志》:白果,3-5岁的小儿,一次服30-40粒者易中毒。若中毒可用麝香一分,调温水服即解。又喘咳痰稠者服后易致咳痰困难,宜配入清热之药为妥。《上海常用中草药》:多食白果中毒,可出现头痛、发热、抽筋、烦躁不安、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急用生甘草二两,煎服;或用白果壳一两,煎服。
银杏,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4-12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白露的简介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大白菜简介
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
大白菜与小白菜是近亲,同属芸薹一种,和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圆白菜也较近,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
目前国内的大白菜品种中,已黄心菜食用量居多,因其口感好,口味佳,深受老百姓喜爱。现有的黄心白菜品种中,秋美秀表现尤为突出,种植面积较大。
白菜原产于我国北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通常指大白菜。引种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大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青麻叶大白菜、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
美白的简介
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坏有两种:一种是即时伤害—太阳灼伤和晒黑;另一种则是长期伤害——晒斑和色素沉着、幼纹和皱纹出现,可导致皮肤癌。因此日常防紫外线是护肤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一白遮三丑”的传统美观念,亚洲女性对于美白的追求就像人类对于光明的追求一样从未停止,胭脂水粉几乎是每个成年女性的必备品,到了现在,更是有遮瑕膏、粉底、散粉、粉饼等零零总总的粉饰家族,粉饰美白、粉饰太平。其实,美白就像是治病,治标不如治本,只有把内在肤质调理好,根治影响美白的罪魁祸首——黑色素,肌肤才能展现真正由内而外的自然美白光彩。
黑色素是存在于每个人皮肤基底层的一种蛋白质。紫外线的照射会令黑色素产生变化,生成一种保护皮肤的物质,然后黑色素又经由细胞代谢的层层移动,到了肌肤表皮层,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色斑和肤色不匀等皮肤问题。
所以,美白也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护理工程。首先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美白产品,因为美白成分各不相同,所以理论上最好是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这样可以防止不同美白成分互相冲突产生的不良反应。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美白产品都是以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鞣花酸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性,能够帮助肌肤抑制和调节黑色素的生成,并减淡已形成的色斑。
除了选用美白产品,还有一点很重要:从外部防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侵害开始,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防晒护理,无论在室内外工作都要用防晒霜,炎热的夏天在户外时,一定要带遮阳伞和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
茭白的简介
又名茭粑、茭儿菜、篙芭、茭笋、菰笋、茭瓜、茭芦、茭耳菜、绿节茭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茎。原产我国,生于湖沼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于秋季上市。
茭白外披绿色叶鞘,内呈三节圆柱状,色黄白或青黄,肉质肥嫩,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含有草酸,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与荤共炒,其味更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