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哪些表现
右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哪些表现
右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2。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3。活动受限
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4。其他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5。骨折分型
(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地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地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骨折诊断方法是什么
一、疾病诊断: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局部常出现淤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2、肱骨干骨折
患臂肿痛较剧烈,有明显的压痛,上臂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3、肱骨髁上骨折
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肘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二、疾病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2、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3、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度较舒适,平卧时,应在患侧胸壁垫一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方下坠。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架固定时保持肩关节外展70度、前屈30度、屈肘90度。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屈曲位固定。另外,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受伤是关键。
肱骨骨折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8岁的小儿。 肱骨骨折最常见的神经损伤是肱骨中段骨折所并发的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虎口区域的麻木感和伸腕、伸指功能受限或丧失。
1、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时,肘关节内侧组织,如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上髁和尺神经等均可损伤。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淤血。压痛局限于肘内侧。有时可触及骨摩擦感。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有限。
2、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肱骨大结关骨折怎么治疗
诊断
1.外伤史
多见于生活及交通(步行滑倒居多)意外。
2.临床表现
以肩部的肿、痛及活动受限为主。
3.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及轴位,三维CT重建可以直观观察骨折情况,一般勿需磁共振检查。
治疗
1.无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不需特殊处理,三角巾悬吊伤肢2周即可,并尽早加强伤肢功能锻炼。如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者,肩关节整复后,大结节骨折亦复位者,可按肩关节前脱位治疗。
2.有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如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按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固定处理。如肱骨大结节骨折块向上移位至肱骨头以上,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者,必须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治疗。
如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或大结节骨折被拉至肱骨头的上方时,均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用外展架固定,并加强伤肢功能锻炼。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大结关骨折怎么进行治疗,在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一定要到正规和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特别是在治疗期间患者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另外要积极的配合治疗,特别是要注意治疗后的康复性训练。
肱骨外科颈骨折表现有什么
临床表现
右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2。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3。活动受限
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4。其他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5。骨折分型
(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地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地外展。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
清楚右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后,患者就应该对该疾病多加重视,一旦发生骨折,要及时诊断治疗,并在平时配合以正确的护理,合理地饮食,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另外还应该在治疗期间注意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了解康复情况。
关节脱位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二、关节脱位并发病症: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其它合并损伤。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是什么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肱骨稞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
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
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
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
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
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骨折。
(2)术后当天可起床 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逐渐练习活动。
肱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肱骨骨折的症状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并伴有畸形、活动受限。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时,肘关节内侧组织,如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上髁和尺神经等均可损伤。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淤血。压痛局限于肘内侧。有时可触及骨摩擦感。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有限。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肱骨外髁:诉肘关节外侧疼痛,常向前臂放散,压痛点位于肘关节外上髁处。腕用力掌屈,前臂旋前时疼痛加剧,抓持物体时也会出现疼痛。关节无肿胀,活动无障碍。
肱骨小头骨折 :损伤后,肘部肿胀和疼痛。肿胀多发生在肘外侧和肘窝部。疼痛和压痛部位局限在肘外侧或肘前侧。肘关节仲屈活动受限,尤其屈曲90°~100。时,常发生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觉。
一般来说,肱骨骨折靠近肩关节的话,可能损伤整个必神经丛,不过不常见。症状是整个手臂的发麻肿胀,甚至疼痛,时间久了之后,也许是三个月之后,会伴随出现肌肉萎缩无力。靠近肘关节骨折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尺神经。症状也是会出现酸麻肿胀疼痛的现象,不过不会整支手臂,是在手的背侧面,还有手掌的位置。
肱骨骨折最常见的神经损伤是肱骨中段骨折所并发的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虎口区域的麻木感和伸腕、伸指功能受限或丧失。
肱骨骨折怎么治疗好得比较快
肱骨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肱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法,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但也有一些情况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手术适应症
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肱骨骨折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术后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肱骨骨折如何治疗
对①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③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6周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取肩前外侧切口,在三角肌前缘分开部分肌纤维,并在离肩峰止点1cm处横断三角肌,显露骨折处,认清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两骨折端,撬拨断端复位,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术后当天可起床,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去克氏针,逐渐练习活动。
肱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特点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位于人的上臂部位,上连肩胛骨,下接肘关节,是人体上肢重要的骨骼之一。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与肱骨干交界的部位。由于该部位为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的部位,所以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需要做外科治疗。因此,该部位的骨折得名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图3-5)。
判断肱骨外科颈骨折要点如下:
① 肩部外伤史。
② 肩关节局部有疼痛、肿胀、血肿及淤血斑等。
③ 上臂活动障碍。
④ X线片显示肱骨外科颈部位存在骨折线,骨折端可有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