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肾病还是致肾病
中药治肾病还是致肾病
中药治疗肾病到底好不好,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到底中药治肾病还是致肾病?
不久前,广东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布,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肾病,这个数据令人震惊,不过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专家分析,如此高的患病率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外,和广东人爱用中药,误用有肾毒性的中药有关。吃中药会导致肾病?有读者打电话来说,听到这个消息他连平时常喝的凉茶都不敢喝了;也有读者提出疑问,“以前总说中药治疗肾病有独到之处,现在我们该相信谁?”
中药治肾病?还是致肾病?我们听听西医、中医的肾病专家怎么说。
西医:药物毒性引起肾损害占3.6%
负责此次调查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广东省内的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时一年,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药物毒性引起的肾损害占慢性肾病的3.6%,这说明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
他介绍,特别是广东人有服用中药的习惯,中药的肾毒性要特别引起重视。他介绍,目前已经明确可能带来肾损伤的中药成分有木通、防已和马兜铃酸等,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包括八正丸、大黄清胃丸、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辛夷丸、纯阳正气丸、当归四逆丸、跌打丸、冠心苏合丸、十香返生丸等。他提醒,对于本身有肾脏或胃肠问题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小心,服用剂量不要过大,服用时间不要过长。
当然,现代人随着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变化,也是导致肾病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余学清解释,如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逐日升高,这些疾病都会继发慢性肾病的发生。
中医:非地道药材或是祸首
对于中药肾毒性问题,记者又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大基教授。徐大基教授说,木通、防已是否具有肾毒性不能笼统地说。他以木通为例解释说,木通类药材分关木通和川木通两种。前者有较强的肾毒性,这在中医药典籍中早有记载,中医师在处方中使用很慎重,或不使用;而在临床上使用很广泛的川木通,是没有毒性的,它具有很好的利水通淋的药效。
人们之所以对“木通”谈虎色变,主要源于两次事件。一次是在英国,有人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治疗便秘引起肾衰,另一次是在比利时,有人服用含木通制剂的减肥茶,引起肾衰。徐大基教授解释,这两次事件中,都是由于商家使用了非地道药材———本来该用川木通的用了关木通,以及患者长期服用而导致的,这并不能将棒子打在中药上。
中药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除了使用非地道药材外,还和患者使用不当有关。就像西药的处方药要求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一样,中药在这点也是很讲究的。徐大基教授解释,许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医生开了十剂药吃了效果很好,不再去看医生调方而自己又去抓了十剂来吃,或者把自己吃了效果很好的药方推荐给朋友来吃等等。他说,其实中医是非常讲究个体差异的,同样的病不同的人,药方可能完全不同;就算是同一个人两次得同一个病,得病的内在机制不同,药方也会迥异。如果患者不严格按照医嘱来服用,无论是中药、西药,治病的反而变成了致病的,也就不奇怪了。
观点:凉茶照喝,不必因噎废食
徐大基教授特别借本报提醒读者不用过度紧张,喝凉茶不会导致肾毒性。广东人喝凉茶是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主要是针对广东湿热的气候,凉茶的成分主要是淮山、枸杞、桑葚、北芪、鸡蛋花、木棉花等组成,有清热解毒、祛湿补脾的功效,这里面有许多成分甚至是食物类的,食用是很安全的。不过市民在喝之前,最好去看看中医,弄清楚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的选择凉茶,效果会更好。
治疗肾病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徐大基教授指出,患者不必因为个别中药肾毒性事件,而因噎废食,对中医产生偏见,其实在治疗肾病上,中、西医各有优势,完全可以结合使用,形成优势互补。他举例说,对于肾病综合征,西医用激素治疗效果好,但对于年龄大或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激素时用中药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肾衰晚期只能依赖透析的患者,长期透析也有许多副作用,这时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透析的副作用问题。
为何治病反而伤了肾
由于肾病患者人数与日俱增,因服用治疗肾病的药物后而出现肾损害的患者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治疗肾病的药物中,应用西药发生激素毒副作用、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肾病患者随处可见,而以毒副作用小为特点和优势的中药也出现了所谓的“肾毒性”现象。到底,治疗肾病的药物为何又对肾脏造成了损害呢?肾病专家给您解答:
西医治疗肾病未严格把握药物的适应症
在西医临床治疗肾病的过程中,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非常混乱,成为影响肾病患者疗效并导致医源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医学领域对肾病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免疫病理层次,提出了调节免疫的疗法,但是,临床事实证明,免疫抑制剂在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中有着严格的适应症。
比如临床上诊断明确的肾病综合征以及微小病变性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其他类型的肾病则无肯定疗效。肾病综合征和微小病变性肾病在整个肾病人群中所占有的比例毕竟是极少数的,因此,绝大多数的肾病并非是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适应症。而放眼肾病治疗领域中的用药现状,各种类型的肾病患者都有滥用激素药物的经历,从而引发肾病久治不愈的难题。
中药治疗肾病未能恪守中医辨证原则
时下,中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肾病治疗领域。中药西用、脱离辨证成为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关键,也是导致肾病患者滥用中药的根源。有些水平一般的医生,知道中药黄芪可起到利尿作用,于是就认为黄芪对肾病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将其作为治疗肾病的常规用药,一遇到肾病就用黄芪应对。殊不知,对待肾病治疗问题,黄芪既有其适应症,也有其禁忌症。从中医辨证角度讲,肾病患者有阴虚、湿热、热毒还是脾虚等多种不同类型,而对不同辨证类型的肾病患者都使用黄芪治病,不管其适应与否,最终导致肾病患者病情加重的事例多不胜数。
不仅仅是黄芪,其他中药如大黄、冬虫夏草、雷公藤等等都存有滥用倾向,导致大量肾病患者因此而被延误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虽然这些中药对肾病治疗可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滥服这些药物却起到相反的治疗效果。这已无关中药的过失,只能是开药医生之过了。
实验性理论不等于临床实际效果
肾病治疗一直因其久病难愈的特点而成为医疗领域重点研究内容。在对肾病治疗的研究中,部分西药尚处于实验研发阶段,对肾病治疗后的效果性问题很难做出明确判定,经实验证明有效的西药或许在临床应用后并无实际疗效,反而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的产生,因为这受到肾病病程、病理生理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而对中药在治疗肾病领域中的应用,多数研究仅限于对单味药中少数成分的分析。而中药应用于肾病治疗领域,不可能是单味中药的功劳,应该强调中医辨证原则,依据组方配伍用药施治。
总之,从当前整个肾病治疗的医疗市场看,其间充斥着各种各种治疗肾病的方法,种类众多,令人难辨好坏。分析了治疗肾病的药物反而伤肾的三大原因:滥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未经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实验性药物的临床直接应用,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出现,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肾病患者本人。损失钱财事小,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这等直接危及肾病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事才是头等大事。中医药辨证结合西医药综合施治的方法成为肾病治疗用药减轻毒副作用的优胜法宝,不过,肾病患者想要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是,一定要依据自身病情采取规范化治疗。
什么是原发性肾病
肾病的七大治疗原则? 中医是怎么样治疗肾病? 远眺肾病的治疗新策略? 什么是原发性肾病? 轻度肾病的可以治好吗?? 肾病能治好吗?? 治疗肾炎的方法? 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肾病不可盲目治疗 选择科学方法是关键? 如何积极防治肾病??肾病的最好治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原发性肾病?原发性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容程度的蛋白尿,肾组织的特征是以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IgA肾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经调查表明,部分肾病患者会出现家族聚集的现象,说明肾病一定程度上有遗传的倾向。、
2、感染 感冒、扁桃体炎、发烧等感染因素都是导致IgA肾病的发病。
3、沉积物 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大量的沉积物,主要的免疫附和物为与肾病患者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两者结合后可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导致疾病发生。
原发性肾病的症状有什么?
一、病史及症状
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胃肠炎、腹膜炎、骨髓炎等)1~3天后出现易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可伴有腹痛、腰痛、肌肉痛或低热。
二、体检发现
大多数无异常体征,部分病人可有双肾区叩击痛,水肿和轻、中度血压升高。
三、辅助检查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3g/d),血尿呈多形性、多样性或混合性。部分病人血清IgA增高,尤其是血清IgA纤维连接蛋白聚合物增高更有意义。可有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增高。
以上就是有关于原发性肾病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出现较缓慢,一般主张与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1)辨证施治:肾病综合征病人多被辨证为脾肾阳虚,可给予健脾温肾的方剂(如真武汤)治疗。
(2)拮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副作用:久用大剂量激素常出现阴虚内热,可给予滋阴降火的方剂,常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激素减量过程中辅以中药补肾温阳及补益气血方剂,常可减少病情反跳、巩固疗效;应用细胞毒药物时配合给予补益气血中药,可减轻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3)其他:雷公藤总苷20mg,口服3次/d,有降尿蛋白作用,可配合激素应用。国内研究显示该药具有抑制免疫、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 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主要副作用为性腺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及时停药后方可恢复。本药毒性作用较大,甚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用 时要小心监护。
若是得到肾病综合征,千万不可自暴自弃,因为它还不是绝症,只是需要坚持进行调理,而且如今的医学技术也是日益长进,许多的病症都得到了控制。这个肾病综合也是有治疗方法的,正如上文所述,只要按照医嘱,尤其是中医擅长调理,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便可恢复身体的健康。
感冒可致肾病
5岁的小强(化名)不久前突然出现全身水肿,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医被确诊为急性小管间质肾炎。接诊他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邹和群教授说,在追溯病史时发现,就在小强出现水肿的几天前,他刚得了一次感冒,感冒并不严重,两三天就好了,但这很可能就是他患上肾炎的罪魁祸首。
感冒为何会导致肾炎?邹和群解释,感冒本身并不会导致肾炎,而是机体对感冒的反应导致了肾炎。一些感冒发生时,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机体识别这些外来物,动员防御体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情况下虽可以消灭外来抗原(细菌或病毒),但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会随着血液循环运行到肾脏,沉积到肾组织,导致炎症细胞浸润,诱发炎症性反应,从而引起肾炎。
那么,感冒后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可以预防肾炎的发生?邹和群指出,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引起的这类肾炎是没有办法预知的,作为患者能够做到的就是有这个意识,早期自我发现。急性肾炎大都在咽痛或上呼吸道感染后1至2周发病,发病时表现为:轻重不一的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精神差等非特异性症状;小便量减少,颜色深而混浊,继而出现肉眼血尿,但持续时间不长,数天后多转为镜下血尿(即肉眼看不到的血尿);绝大多数肾炎患者有蛋白尿,一般病后2~3周尿蛋白可转为少量或微量,2~3个月后多会消失,而持续性蛋白尿的出现则提示有转变为慢性肾炎的可能;面部、眼睑、双下肢浮肿。
如果在感冒后出现了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间质性肾炎,就像前面提到的小强那样,往往血尿和蛋白尿都不明显,不容易被及时诊断出来。
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症的区别是什么
1一般在医院的临床上,慢性肾炎的症状有蛋白尿和血尿这些症状,还有蛋白尿带来的水肿表现,以及水钠潴留带来的高血压等等;相反的,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量每天达到3.5g,而且与肾炎不同的是没有血尿,没有高血压。
2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是两者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当发现身体患有这两种病的任何异样的时候,不要考虑两者的区别,应当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肾是人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一但肾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话不医治甚至还有可能危害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我们的肾,肾炎和肾病综合症一定要治疗,可以采取中药治疗。
注意事项:
注意的是,相对于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有着自己的优势,中药治疗没有副作用,而且安全可靠,能够根治肾病,慢性肾炎,当然,这个需要有能力的中医药师为你治疗,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
肾病吃什么好呢
莫信游医“祖传秘方”
目前,很多人对中药治疗肾病比较信任,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中药马兜铃、关木通、厚朴、广防己、细辛、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临床上初期出现 少尿 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变成慢性肾小管 间质性肾炎 。而这些患者的治疗常常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肾衰。因此,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找正规的中医师,不要找无证游医或者听信什么草药能有显著功效就盲目服用,以免导致肾损害。
此外,不要轻信一些广告。如有的肾 结石 排石药物,广告上说得 天花 乱坠,但实际上吃了这些药物后,肾结石可能可以排出来,但是肾脏却受到了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一定要遵循正规医院的医嘱进行治疗。
肾病吃什么好呢?以上我们已经详细的了解了肾病吃什么好,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肾病的时候千万不能够病急乱投医,一吃什么都要根据医生的吩咐去做,切记不要随随便便的去相信一些网上的偏方,这样是十分不可信的,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谨记。
能治肾病吗
慢性肾小球疾病,不能根治
对于慢性肾小球疾病,按照病理学诊断,它包括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
病理类型不同,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亦不同。有些预后较好,比如肾小球微小病变,经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患者蛋白尿可以转阴,肾功能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称为完全缓解。
单纯的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较好,膜性肾病进展较慢,膜增生性肾炎进展比较快,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亦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肾小球病变外,肾小管、肾内血管及肾间质病变的程度明显影响预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预后与原发疾病的控制有关。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比高血压肾病快,预后差,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相关性肾损害预后差。
即使预后较好,达到“完全缓解”,对于慢性肾小球疾病我们并不能说根治了,因为虽然患者目前已经“看好了”,小便、血液、B超等检查结果都正常,事实上患者的病理改变还是存在,若某天出现一个影响因素,还会使疾病复发。所以,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观察、随访,有些需要长期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治愈
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是在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7~21天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
本病呈自愈倾向,所以通过对症治疗,在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有浮肿的患者应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也就是饮食要清淡、水要少喝,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部分严重患者甚至需要透析治疗过渡。本病在度过急性期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特别是儿童患者。绝大多数患者在2~4周出现小便增多、浮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尿路感染,可治愈
尿路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包括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和尿路畸形者。
单纯性的尿路感染,经休息、积极抗感染治疗,多饮水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都能治愈。但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容易复发,个别会发展成慢性肾盂肾炎。因此,反复发生肾盂肾炎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治疗的关键是寻找易感因素,并争取及时有效地祛除之。
中药治肾病有五大疗效
1、【增强免疫力】
据研究证实此药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减轻肾小球炎症改变。中药治疗中补益药、活血药及清热解毒药均能增加网状内皮的吞噬功能,有些中药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祛风胜湿药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尤其是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2、【提高肾能力,改善肾功能】
有报道说,中药中的冬虫夏草确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肾病患者服用的中药大都具有导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减轻高凝状态,促进纤维组织的吸收的作用,相比医药来讲,中药有可能不同程度的修复部分废用肾单位,另外中医诊断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也有其独特优势。
3、【温肾利尿】
猪苓、茯苓、泽泻、车前草、金钱草、半边莲等常见重要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有报导经研究,中药治疗利尿药配合温肾药可提高利尿效果,温肾药可改善肾的血流量,提高肾的滤过率,而利用中药治疗可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故两者合用可提高利尿作用。
4、【促进排泄】
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直接影响排泄功能,传统中医肾病治疗药方中大黄能促进尿素氮和肌酐的排泄,减轻氮质血症。
5、【肾毒性作用】
个别中药具有肾毒性作用,如有报道用木通60g,煎水顿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常用量无明显毒性作用,雷公藤也有肾毒性,主要引起肾小管坏死,故临床上只能使用雷公藤制剂,如雷公藤多甙等,此外,还有报道防已、生草乌、蜈蚣等超剂量使用时也有肾毒性。
肾病治疗的最佳方法有哪些
专家指出西医在治疗肾病上一般都是采用的是激素进行治疗,虽然激素治疗能够暂时的缓解一些肾病的症状,长期的使用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西医治疗肾病是有一定的不良的后果的,那么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中医进行相关的治疗。
治疗肾病最好的方法,中医中药治疗肾病从机体的整体出发进行辩证施治,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缓解率,减少反复与复发率。
另外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大剂量激素治疗肾病,会带来满月脸、水牛背、食欲亢进、高血压、多毛、盗汗、兴奋等副作用,这些都可以运用中医中药纠正;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肾病可以补充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矿物质、降低血脂、纠正脂代谢紊乱。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还可以提高缓解率,减少反复与复发率。中医药的全身调节作用,在提高肾病的临床疗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肾病的反复与复发,与各种感染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方面,特别是在病毒感染预防和控制上具有重要作用。
治疗肾病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只有西药才能抑制肾病的病理改变,中药在正确的辩证基础上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黄芪、大黄、丹参等等。运用中医中药的活血通络作用,改善肾脏血液供给。从根本上解除缺血、缺氧状态,达到纠正肾性贫血的目的。增加了肾小球的有效灌注量,降低了肾小球内压,同时也就降低了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延缓和控制了肾小球的硬化进程。